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13年校级教学名师风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时间:2013-09-17 字号: 【大】 【中】 【小】

近日,我校2013年校级教学名师评审结果公示,哲学学院教授高乐田、商学院教授郭志文、教育学院教授李经天和外国语学院教授杨元刚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湖北大学报》开专栏报道4位教学名师,挖掘他们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展示名师风采。

高乐田:魅力教师真性情

他是学生心中的魅力教师,学识渊博,谦虚宽厚;他是哲学天地里的开拓者,灵感迸发,勇敢创新;他是在教育事业里挥洒真情的人,兢兢业业,忘我付出。他就是日前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的哲学学院教授高乐田。

高乐田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与伦理学,任教哲学学院的同时,他还兼任中国伦理协会会员,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等。近年来,他潜心科研,学术研究不仅为他的教学工作积累了知识营养,而且提高了他的哲学素养,使其能更好地跟学生沟通交流。“高教授总会让抽象的哲学概念具体化,甚至乐趣化。我们敬佩高老师的这种哲学悟性,他让哲学变得充满生机。”2012级哲学专业学生曾玉华说。

高乐田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西方哲学史”、“西方人的哲学智慧”等多门课程。他曾被学校授予“教学质量优秀奖”、“湖北大学优秀教师”、“学子心中的魅力教师”等。学生们称他是“慷慨激昂的演说家”,在课堂上,大家总能被他激情四溢的语言、认真投入的表情和极具智慧的思维所吸引。在高乐田看来,把哲学讲得有激情,让大家听得懂,并有所获是最重要的。“哲学专业的学习很容易受思维习惯的限制,所以课堂上要注重疏导,培养大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止是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高老师也充满活力。“师生篮球友谊赛上,他带球过人、三步上篮,干净利落,一点也不逊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元旦晚会上他的一曲自编自演的天津快板,韵味十足,赢得了全场的喝彩。”曾玉华说。

郭志文:“三心二意”好老师

“教学是第一要务,即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开拓很重要;启示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培养综合素质”—— 这是校级教学名师、商学院郭志文教授总结多年来教学经验的三条“金律”。他认为,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学课堂上知识的直接传授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应重在激发学生的思维。

郭志文在能力培养方面对同学们有不少建议。他提到:“学习的重点在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通过上课学到的知识都是浅表层的,所以知识的转化必然要经历‘老师的知识——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能力’这样一个转化过程。”他认为学生们储备专业知识的同时,亦需要注意培养超越专业范围的知识素养——“通用能力”。通用能力包含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只有掌握了它,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的就业问题。

“郭老师对待教学严谨认真,极具感染力,懂得与学生互动,讲课非常启发人的思维,我很喜欢郭老师的课。”商学院学生杨文睿说。无论是专业必修课还是公选课,郭老师都受到了同学们认可和欢迎,是学生们心中的好老师。

从教28年,每年教师节都有学生向郭志文这位“好老师”送祝福。对于“好老师”的概念,郭志文笑称为“三心二意”——“三心”出自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指传道有良心、授业要用心、解惑须耐心;“二意”指的是,教学要有新意、待人要有诚意。郭老师还补充说,现代大学教师要善于学习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性和积极的心态,而非一味重视才能。

杨元刚:勤勉育人 与校发展

“在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被评为‘优秀名师’,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激励,”外国语学院的杨元刚教授说道,“作为土生土长的PG电子上分技巧APP下载人,这份荣誉是对我的肯定,同时也激励着我继续进步,争取赶上学校快速发展的脚步。”

从教期间,杨元刚一直秉承“明德、博学、乐群、敬业”的八字教育理念,上好一门课,带好一支队伍,建设一个精品课程,培养一批学生,“这是我身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授课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最开心的是传授知识的同时和学生一起成长。”杨元刚说道。因为喜欢和学生相处交朋友,他的课程也深受学生喜爱。杨元刚告诉记者,他的“秘诀”便是经常和自己的女儿聊天,了解时下年轻人喜好和追求,也与学生有了共同话语。而他巧妙地将这种共同话语转化为学生喜欢的方式来传播知识,收效甚佳。

杨元刚在课程上着重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经常提供丰富的案例供学生鉴赏点评,通过相互探讨使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实质的进步。

杨元刚在杏坛兢兢业业执教多年,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学生的进步。“这让我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影响了一批人,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改变,这也是一位教师最光荣的使命。”

李经天:坚守责任 且行且思

“遇到李老师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李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祝李老师教师节快乐!”今年教师节,2011级楚才学院文科班的黄欢为老师送上祝福。这位李老师就是我校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经天。

在李经天眼中,“教书育人”的核心是“乐教爱生”,做一个学生信赖的班主任和一个学生满意的教师一直是她的工作目标。她说:“我在乎每一个学生,想把阳光撒进他们的心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应该受到尊重。”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李经天采取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式,制定“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的工作目标,让“先进班”能争创省级优秀班集体,“后进班”能建成和谐班集体。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李经天会定期与班内每一位同学作一次长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解疑释惑。另外,她还建立了档案袋式的《学生情况登记表》和《综合测评细则》,全程观测学生在校的发展状况。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变化,不定期举行团体辅导活动,以释放压力、增进友谊。

“坚守一份责任,在教育的路上且行且思”是李经天教书育人的座右铭。2008届毕业生陈广超在今年的教师节前寄给她长达6页的感谢信,信中写到:“李老师的课堂没有轰动的场面,没有花哨的东西,但有灵气,有包容之气。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看来,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师者,感谢李老师。”

相关报道链接:第1012期《湖北大学报》http://xb.cnhubu.com/HTML/2013-09-17/index2.html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