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央媒体报道我校文学院师生参加“我是建设者”讨论活动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时间:2013-09-10 字号: 【大】 【中】 【小】

用激情燃烧自己,用理性奉献社会。做“打酱油”的新闻码字工,还是社会进步推动者?9月4日至5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纷纷推出长篇通讯,报道由我校文学院新闻专业师生代表积极参与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从中央媒体的角度,再次对我校新闻专业教师廖声武、胡远珍、张萱以及新闻专业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给予广泛关注。

光明日报刊发长篇通讯《“实打实”赢得“心贴心”》,称这场大讨论引发了媒体对新闻人角色定位的深层次思考,提高了湖北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在谈到“内外兼修培养建设者”这一板块时,作为专家观点,我校文学院副院长廖声武教授作了相关点评。他表示,大讨论既提升了新闻队伍的素质,转变了新闻工作作风,也提高了舆论引导水平。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湖北新闻界“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再观察——追问“我是谁”》,及“记者手记”——《新闻机构,正能量的生产者》,并配发了“我是建设者”获奖者、我校新闻专业教师张萱认真听取获奖代表发言的图片。文章强调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时代记录者、优秀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色意识。

新华社播发通讯《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百姓情怀责任担当——湖北新闻界“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凝聚正能量》、《社会责任的承诺与守望》,报道了湖北大学把大讨论活动引入课堂,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关注了我校新闻系师生的观点和学生参与蹲点采访小组的相关内容,盛赞他们分赴重点工地,“跟建设者学当建设者”,与工人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用真心真情融入群众之中。文章写到:零距离地感悟“我是建设者”的新闻理念,让很多“准记者”们收获良多。参加“蹲点基层调研”的湖北大学新闻传播系研究生李盛说,“这些经历让我们抹去了眼高手低、浮躁的习惯,懂得了责任、公信力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新闻实践的真谛所在。“理论与实践未能很好地结合,使得新闻教育对人才培养存在着‘短视症’。”湖北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胡远珍说,新闻教育不是“自说自话”,不是“想当然”,而是要让“我是建设者”的新闻理念深入课堂、深入到学生的思想深处。”

据悉,3月22日,《湖北日报》刊发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来信,引发湖北新闻界“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按照“送出去、请进来”的基本思路,湖北大学等五所高校分别与湖北日报等五家媒体结对,通过青年教师走进媒体参与新闻实践和媒体记者走上课堂丰富新闻理论两大途径,让这场源自湖北的大讨论扩展到全国。6个月来,中央和地方等多家媒体对我校参加“我是建设者”讨论活动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大量报道。

相关链接:

新华社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3-09/06/c_132696127.htm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8/19/c_132642555.htm

《人民日报》http://news.163.com/13/0905/09/980HA1RV00014JB6.html

《光明日报》http://news.cnhubei.com/xw/2013zt/wsjsz/201309/t2692573.shtml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