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PG电子上分技巧APP下载学人】石锓:在“故纸堆”中探寻汉语叠词的演变规律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时间:2013-06-05 字号: 【大】 【中】 【小】

2013年4月,我校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石锓凭借《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一书获得了全国语言学科研究的最高奖项——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日前,党委宣传部与文学院组织社会媒体对石锓教授进行了采访,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等媒体对石锓教授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

《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一书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次全面描写了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AA、AABB、ABB、AAB、ABAB的演变过程,第一次全面总结了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发展演变的规律等。谈到自己的获奖,石锓教授十分谦虚,他说,“这其实是我博士论文的选题,从专题立项到修改定稿花费了10年时间。”

从四川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石锓来到湖北师范学院任教,并一手撑起师院的研究生处,担任行政工作数十年后,石锓仍然放不下心中对汉语语法史的热情和痴迷,毅然决定重回学术。“我觉得我半生做的最有胆量的一件事便是,年逾40岁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并认准了要拜到江蓝生先生门下。”之所以选择江蓝生先生作博士指导,石锓教授介绍道,自己在从事行政时,每天还是在钻研学术,记下了不少零碎的思想,待再查阅文献资料时,经常发现与江蓝生先生的思想倾向不谋而合,“那种激动的感觉难以言表”。

2001年,石锓顺利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考核,正式成为江蓝生先生门下的博士。入学第一天,江先生便赠与他一本厚壳笔记本,引导石锓记学术笔记,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先生的启发下,石锓对“重叠”和“重言”(古汉语领域学术词汇)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试图解释其渊源及发展演变过程。而语言现象的繁杂、语料的浩繁,让石锓酝酿组织学术观点整整准备了3年时间。当时博士生宿舍是两人间,石锓向学校申请花两份钱单独分到了一间宿舍,将《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等学术期刊上相关的内容一一复印下来,按照外语、方言、民族语言等细心归类,资料铺满了整个床铺。石锓便埋首于“故纸堆”中踏实收集,认真整理学术笔记,探索规律性。“开始阅读前人著述时很难发现其疏漏之处,待到第二遍、第三遍阅读时,有相关积累后再对比,经常会有批判性的疑问和启发,从而形成个人的新颖观点。”

已然中年的石锓时常将自己新的学术笔记拿给江先生指导,向小孩子一般“黏糊”老师,江先生即使工作再繁忙也会抽空和石锓交流,先指出可取之处,再从宏观视角开阔石锓的思路和见解,帮助他进一步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在食堂吃饭时,石锓也会聚精会神地思索,时常想到可以说服自己的观点就立马捧着饭赶回寝室,用红笔在学术笔记上记下自己的看法,再和之前摘录的黑笔字迹进行对比研究。在外人看来他有些走火入魔,石锓却认为 “只有在凝神静气的状态下,自己才能获得最大充实和幸福感。”待学术观点成熟、积累一定的语料素材、思想体系建构完成后,石锓花了2年多时间完成了《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这篇近30万字的博士论文。“开始动笔写是一个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的过程,我很享受那种下笔流畅的感觉。”初稿完成后,石锓便拿给江海生先生过目,圈圈点点中不断完善,许多粗糙不成形的设想经过过滤,更显出思想价值的珍贵之处。

在此之外,石锓还将其学术论著的初稿发给许多著名语言学专家审阅,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吸取大家的精华。北京大学的陆剑明、蒋绍愚、王洪君、宋绍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沈家煊、曹广顺、刘丹青、吴福祥,香港科技大学的孙景涛等著名学者都提出过宝贵的修改意见。特别是硕士指导老师四川大学向熹教授还做了细致的批阅,并推荐其参加2008年“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的评选,《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得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同时此著作还荣获第十四届王力语言学二等奖(2011年),被学界誉为“汉语语法现象专题通史式历时研究的一部成功佳作”。由于石锓教授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独特的见解和学术创造,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但石锓教授并未就此止步,近两年仍在接触国外最新学术观点同时,不断对之前的学术著作加以改进完善。在石锓教授看来,“学术研究是一生的事业,需要用毕生的精力来经营,是没有止境的。”第一次真正使他产生兴趣、认清方向投身语言学研究是大三时开设的《汉语语法研究论文导读》这门课,“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发现其逻辑、哲学及思辨的美感,它就令我深深地着迷。”同时不断勉励自己朝着学术思想年轻化发展,避免僵化,尽力创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0年,石锓再次选择“回炉”当学生。时年48岁的他专程赴北京师范大学,拜在了我国语言学界的泰斗——许嘉璐先生的门下,开始了汉语国际教育和国学方面的研究。那时身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石锓,已是业内知名学者。

目前,石锓正在致力于研读国外最新出版的学术著作。“我还要努力学英语呢,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才能打开另一扇窗,见识更宏阔的风景。”石锓教授朗声笑着说道。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石锓教授始终保持清心寡欲,秉承恩师谦和宽容的态度,用一颗宁静质朴的本心探索着汉语语法现象的演变规律及思辨之美,期待让更多人接触中国传统文字及语言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历经千年的永恒魅力。“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最大的爱好就是日夜和汉语语法研究作伴,集中精力作出闪光点,才能无愧初衷。”相信,石锓教授还会继续畅游在汉语语法史研究的长河中,不断追求新的突破,享受个人精神的愉悦。

相关报道链接

楚天都市报: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30605/ctdsb2060361.html

武汉晨报:http://cjmp.cnhan.com/whcb/html/2013-06/05/content_5171405.htm

搜狐网:roll.sohu.com/20130605/n378010977.shtml

凤凰网: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6/05/26088402_0.shtml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