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经过处理的海绵,被放入油水混合物中,油立刻就被吸附掉,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良好效果。这种油水分离的技术研究在我校材料学院得到新进展。该院仿生摩擦学材料课题组对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有了新突破,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了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DOI: 10.1021/am303176a)期刊上。
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过滤法、吸附法等,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便是需要制备有效的油水分离材料。我校材院课题组以仿生学为基础,研究出一种以织物和海绵为分离材料,从而达到油水高效分离的效果。“水珠落在荷叶上不会被吸附,而是在荷叶上滑来滑去,我们的研究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油可以被有效地吸附,而水则完全被材料排斥。”课题组成员、材料学院2011级研究生王奔介绍说。
“目前对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是通过物理的方法在分离材料表面浸涂特殊物质,使其具有分离油水的效果。我们研究出可以在分离材料表面自动生成一种分离油水的纳米结构,这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让海绵和织物的油水分离效果更好,更加耐用,同时制作简便,生产成本也较低。”课题组负责人这样解释道。他表示,这项技术运用到实际,将主要应用于解决工业现代化问题,如工业废水处理、香水制备过程中香精的有效分离和海上油田泄漏事件中的原油的有效回收等等。
据悉,这项新研究历时数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完成。去年12月底,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收到课题组成果论文,今年2月底,该杂志网络版接收并出版这项成果论文,其纸质版也将在3月份出刊。
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期刊于2009年创办,主要发表新型材料与界面设计与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美国化学会第一个侧重于材料应用的多学科交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