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沙湖论坛(二十九): 不断激发学校精神文化的正能量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时间:2012-12-17 字号: 【大】 【中】 【小】

不断激发学校精神文化的正能量——二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从报告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信仰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巨大无比,正是这种精神、这种动力,鼓舞和激励着共产党人在革命征程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低估和小视的,低估和小视精神的力量是要受到惩罚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单位的发展和振兴同样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为教育机构和学术共同体,大学首先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每一所历史名校,都有深厚而独特的精神文化积淀,并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代代相传,形成大学独具一格的气质和个性,其核心和灵魂表现为传承和凝聚其中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人不断更迭,学科不断更新,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唯有大学的精神文化维系着学校千百年的发展,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湖北大学在80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独特的精神文化,一直传承并弘扬着大学精神。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痛感国家贫弱,心忧民不聊生,竭力主张教育救国。在此背景下,湖北大学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诞生了。80年来,学校历经六次搬迁,八更校名,多次变易隶属关系,数次调整分合。历经筚路蓝缕的艰难开创、战乱频仍中的颠沛流离,以及建国后的调整分合和发展壮大中的艰辛曲折,无论是在初创起步时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学校始终砥砺前行,奋发图强,屡遭磨难而薪火相传,兼容并包而心魂如一。学校始终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服务地方、报效祖国的首要选择,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教书育人,责任以行,成为饮誉荆楚、影响全国的教师教育和管理干部的摇篮。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确立了“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积淀了以“自强不息、克难奋进”为基本特征的“习坎”精神,广大师生逐步形成了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优良传统和品格特质。习坎精神以强大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张扬并蕴含着时代精神的理念与境界,是对学校几十年来全体师生员工精神品质的提炼与升华。湖北大学精神是湖北大学文化最核心的内涵,具有最鲜明的湖北大学烙印,是湖北大学独树一帜的文化气质。

当前,湖北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站在喜迎百年征程的新起点,面临新的形势,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湖北大学精神文化与国内外优秀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学校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文化作为凝聚力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导向作用还不够突出,对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湖北大学优秀文化传统的总结凝练、传播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年轻一代的教师和学生对习坎文化传统了解还不够深入;校园人文气息还不够浓厚,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提供的文化载体与文化服务同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的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学校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等等。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大力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