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我校综合改革试点之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学校五个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凭借学校改革的“东风”,重点打造学院党建品牌“党旗引领创优行动”,以党旗引领学院制度改革,以党旗引领科研创新,以党旗引领教学改革,积极开辟改革的新领域,取得卓越成效,同时深化品牌意识,打造“成长空间”素质工程,将党建与学风建设联系起来,以主题明确、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凸显党员的先进性,以多方位、多形式、多载体的学风建设促进学院改革,在“党旗引领学风建设”上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成长空间”素质工程是2012年材料学院提出的全新理念,目的是区别于传统教育方式,以一对一面授指导,小群体的主题沙龙、体验互动式的教学以及户外拓展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素质培养,希望在先锋党员和党支部的带领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成长中拓展新空间,在各项活动中提升素质,为将来的就业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党委把学风建设与党性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学院精心设计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推出了系列交流帮扶活动。
“硕博周末谈”特色学习交流活动,选派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党员每周末班会时间与本科生面对面交流,讲述专业特色和学科前沿,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方法,指导考研和人生职业规划,分析就业形势等,在生活、学习与就业各方面上给予帮扶,同时激发本科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爱心小书架”为考研学生量身定做。学生自主成立研友小组和爱心书屋,每个研友小组每星期进行最新时事、政治动态以及考研心得、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展交流,自愿捐赠书籍、物品,实现爱心传递,并记录在爱心卡片上,以供参阅。
“抱团求职”则着眼于毕业生。为促进学生更好就业,由院党委牵引、各支部带头组织就业团队,“抱团”找工作,由党员带头,团结互助,分工协作,一起跑招聘会,一起投简历,一起分析找工作的得失,主动向公司推荐身边的同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材料学院打破传统,开设“成长空间”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内容,由学院辅导员定期开展拓展课堂,课堂户外相结合,用体验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教育辅导。针对大四学生,学院开展以求职教育为主题的活动。由几位老师扮演面试官,全程模拟面试,通过递交简历、自我介绍、无领导小组讨论等三个环节观察学生实际表现,并对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面试礼仪、答问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针对大二大三学生,侧重于培养其正确的职业规划。对大一刚入校的学生侧重于如何走出刚入大学的迷茫。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活动内容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根本特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此外,为加强学生干部能力、提高学生干部整体战斗力,学院团委老师带领四大学生组织及班级学生干部去往户外拓展基地,体验素质拓展,感受团队精神。在重重阻碍和残酷的规则下,学生干部们经历了胜利的欢笑与感动的热泪。由此,各组织及人员间的联系得到了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干部团队的和谐发展。
在院党建工作中,学院着力开展“创建先进堡垒,争当优秀标兵”活动,鼓励学生和支部争做先锋,从吃苦在前、奉献在前、表率在前、模范在前等方面树立优秀典型,加强学生党员作用的辐射效应,获得了积极有效的成绩。
2010级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了带领本科生“共走科研路”活动。该支部以“走进实验室”和“勇夺挑战杯”为契机,一是组织本科生走进实验室,为本科生介绍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院内目前承担的各项重大项目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本科生对科研工作的热情。二是为热爱科研的本科生制定实验课题,安排相关课题的研究生党员进行指导,带领本科生积极做实验,完成实验后的相关测试和数据分析,整理出科研论文,最后推荐优秀的科研作品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为学校和学院争取荣誉。
如今,在先进党员的带领下,学院已成立近20个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四年来有30多名学生荣获“挑战杯”全国、全省竞赛奖励,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连续5年获省级优秀实践团队,叶子荣等三名同学还获得了免推复旦大学直博生的机会。
目前学院党委建设的品牌项目“党旗引领创优行动”已初见成效,在党旗的引领之下,全院上下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使广大师生不仅成为改革的拥护者,同时也成为改革的受益者,整个学院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