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打造科研展示平台 服务地方经济
自2011年成为学校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以来,历史文化学院加大科研改革力度,认真完成落实学校下达的各项科研指标,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早在改革试点之前,学院就制定了大量的科研鼓励措施,旨在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近年来,学院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充足的支持和奖励,而且还着力扩宽科研展示渠道,为此,学院每年都会定期出版《科研成果集》,收纳学院教师一年来的优秀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这种办法不仅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而且让更多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得到了展示和肯定,学院整体的科研水平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学院副院长郭娅谈到。
近5年来,历史文化学院在校外著名刊物上已累计发表论文70余篇,平均每年出版6到7部以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研著作,历史文化学院不仅要求科研的量化,而且更加注重科研质量的提高。各类科研成果曾10余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图书奖。
在科研团队的培养上,学院定期会开展科研交流大会,除了常规的科研情况汇报外,部分有经验,科研能力强的老教师还会给中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布置相关科研课题,以此提升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学院还十分注重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尽力为学院每一位教师提供“走出去”的平台,学院教师每两年都有机会赴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开展学术交流,增长学术见识和科研能力。
作为文科院系,历史文化学院在科研上主要依托学科特色,尽可能的将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社会,繁荣文化发展。在传统学科的研究基础上,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调查研究,例如学院“湖北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来,郭莹教授多次带领中心成员及研究生深入湖北城乡基层社会,广泛调查研究,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切实为湖北经济发展服务。该举措被《中国社会科学报》重点报道,其中的部分调研报告更是得到了省委乃至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这是历史文化学院应用文科深入基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好例证。
哲学学院——调整管理机制 转变科研模式
为了在学院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学院大力调整学院内部的管理机构,将原来的教研室改为“科研部”,学院院长戴茂堂强调此举是为了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从机制上激活科研能量。“我反对为了科研而科研,要从根本上建立起科研的意识,转变传统的研究习惯,在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中搭建起更多的平台。”戴院长说。除了内部的调整外,学院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教育部软科技研究基地”。
与此同时,哲学学院正努力实现科研模式的转型,戴院长将其总结为“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天空下到基层”。一方面,学院在行动上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向农村田园,走向企业工厂。今年3月,院党委书记万明明跟随湖北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调研小组再次奔赴湖北省宜昌市樟村坪镇桃坪河村进行实地调研。4月,戴茂堂院长带队赴广州市柏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教授企业行”活动,实地考察了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学院力争将实践成果再次上升为理论指导,服务地方。学院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著作与学术文章,其中由戴茂堂撰写的《如何构建兴省之魂》一文发表于长江日报,在中共湖北省委机关刊物《政策》上,戴院长还就如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为我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建议。
此外,哲学学院还积极申报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级课题,2011年12月20日,哲学学院江畅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在沙湖基地举行开题论证会,该课题是文科课题申报工作中的第一个国家重大课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也是在成为改革试点学院后,哲学学院在科研成果方面交出的最令人满意的成绩。
商学院——多管齐下 提升科研水平
被确立为综合试点改革单位后,商学院领导制定了具体的科研工作目标任务以及工作计划,并有序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商学院积极组织教师们申报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的重大课题,力争申报成功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3项,承担省部级项目8项,完成纵向课题经费117万元。在近期公布的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商学院获得5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为全校最多,超额完成任务。
在整合科研力量方面,商学院鼓励教师们加强科研队伍建设,进一步凝聚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在抓好现有四个研究基地的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争取能新增一个省级研究基地。
商学院还鼓励教师们多发表科研论文、出版学术著作,参与高级别科研奖项的申报,争取在多出成果的同时,提高成果的质量,扩大学院的影响。商学院的目标是在权威和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5篇,出版学术专(编)著10部;获省(部)级奖励2项以上。
为了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商学院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鼓励教师们对外学术交流;同时,进一步鼓励在学院内部以系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争取在今年主(承)办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1次;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内省级以上学术会议20人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6场次;教师在全省及省际区域性学术组织、全国性学术组织任理事以上职务8人次,其中任国家级学会理事职务4人次。
如何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一直是商学院领导思考的问题。对此,商学院鼓励教师们多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申请横向课题,在完成391万元经费的基础上,保持科研经费的增长势头,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力争与湖北省地方企业开展合作项目15项;完成省领导签字的应用成果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