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部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的优势与特点是什么?
章天金: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部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最大的优势与特点是能充分集成学校现有科研优势,加强学科交叉集成,合理部署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三个方面的科研力量,发扬团队协作攻关精神,开展跨学科研究。精心组织,提前策划,重点发展国家级、高层次、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通过文理交叉、理工融化,组建具有多学科间的基础性、前瞻性、先进性、交叉性和共享性的跨学科研究院,积极促进跨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服务国家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实现学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预期目标奠定科研基础。
记者:在加强学校文科科研建设方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将会做出怎样的努力?
章天金:这一方面,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工程,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应用,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通过实施“走出去”计划,探索在国外和港澳地区合作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面向国外翻译、出版和推介我校高水平研究成果与精品著作,鼓励我校教师参与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同时,还将实施文科科研培育计划,集中力量重点培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指标、教育部重大攻关等重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高级别科研平台以及教育部等高级别成果奖,全面提升我校文科科学研究水平。
记者:在此次改革试点的单位中还涉及五个学院,针对这五个学院的监督与管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将会采取什么举措?
章天金:针对五个试点学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将会定期开展中期检查,监督、指导试点学院按照任务书完成各项科研目标,帮助试点学院及时解决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加强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以服务为宗旨,深入基层,精心协调,主动服务试点学院,做到科研管理人员、科研管理对象和科研管理工作和谐发展,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
记者:在科研平台与科研团队建设方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会实现怎样的突破?
章天金:建设以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三类平台为主体的高等学校科研体系,通过培育、建立有利于发挥高校综合优势的新型科研组织结构和“竞争、开放、流动、共享”的运行机制,提高科技竞争实力和创新水平。在理工类方面将重点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突破,文科方面将争取实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零的突破。在科研团队的建设方面,以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和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培育国家级创新团队。
记者: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将怎么打造我校优势科研领域?
章天金:一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校传统优势领域,如材料科学、农产品深加工、优质水稻品种选育、电子材料与元器件、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规划等领域。二是要紧紧围绕国家、省市科研方针政策,以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为契机,规划、整合校内资源,组建新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加速培植新的优势研究领域。
记者:您认为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在哪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加强?
章天金: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工作结构,保障多学科队伍的凝聚、多学科综合问题的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集成的有效连接,从制度上保证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给科研骨干充裕的时间、场地和实验设备来潜心做科研。建立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全校科研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最优整合。转变科技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院的科研主体作用,进一步明晰校、院两级科研管理的责权,使学院真正成为科研项目承担、过程管理和受益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