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近日揭晓。我校共有16个项目获准立项,其中一般项目11项,青年项目5项。从此次立项排名看,我校在全国申报单位中位列第48位,在省属高校中处于绝对领先优势。
我校今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主要表现两个特点,一是学科涉及广,16个项目分布在12个学科,呈现多点开花之势,有的学科是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二是年轻教师承担课题的比例上升,16个课题中有9项由年轻教师承担。有7个文科学院榜上有名,其中商学院5项,文学院4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各2项,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学院、体育学院各1项。
获得资助的一般项目为:田子渝主持的“《新青年》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朱小梅主持的“区域货币合作的金融发展收敛因素研究”,冯晓华主持的“国际分工对中国低技术工人相对收入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刘和旺主持的“我国地区发展差异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绩效影响的研究”,陈汉林主持的“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后向技术溢出问题研究”;石岩主持的“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研究”,康志杰主持的“中国天主教财务经济研究”,吴成国主持的“巫术信仰与六朝社会变迁研究”,邹爱华主持的“土地征收权研究”,王星主持的“宋代石刻功能的多元透视与文学个案研究”,阮航主持的“《大学》中的政治伦理及其当代考量研究”。
获得资助的青年项目为:韩小荆主持的“《可洪音义》整理与研究”,邱庆山主持的“基于句法——语义界面的现代汉语词义研究”,刘继林主持的“民间话语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研究”,付正刚主持的“信任管理视域的企业电子文件管理机理、模式与实践研究”,赵晓飞主持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及其福利效应研究”。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广泛动员并组织文科各单位积极申报,还专门组织校外专家对部分申报材料进行预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使申报材料的选题和论证质量得到提高。今年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再创新高,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