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沙湖论坛(二十):协同创新:加速学校发展的利器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时间:2012-05-21 字号: 【大】 【中】 【小】

4月25日,学校召开贯彻落实“2011计划”动员大会,启动湖北大学协同创新工程。一时间,协同创新成了全校上下热议的话题和影响因子最高的词汇。

实施“2011计划”,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战略行动。“2011计划”提出“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的要求,力争突破大学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其重点任务就是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协同创新”成为“2011计划”的亮点。

协同创新模式的提出与实施,标志着国家对大学发展方式的认识和理念的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彰显了国家对21世纪中国大学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协同创新是一种发展的模式,更是一种加快发展的利器。目前,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创新活动组织、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分散、封闭、低效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协同创新逐步得到解决。开展协同创新,能促使政府加大科技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建立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解决科技资源分散、重复配置以及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建立促进科技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政策法规体系;能促使“产、学、研、用”等创新主体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体制壁垒,改变小而散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明确各方权责和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

从世界大学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协同创新是推动大学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19世纪德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产生了一大批创新导向、“研学”协同的研究平台,从而推动了柏林大学的快速发展,使之一跃成为世界著名大学。当今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经济、科技中心,以“产学研”协同方式服务于美国先进制造业的麻省理工学院、服务于美国信息产业的斯坦福大学等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功不可没。在科学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提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大学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密切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前沿问题,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问题意识、协同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生一流创新成果,建设一流大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大学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是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重大举措,也是大学与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多方共赢、整体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协同创新为大学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也指明了新的建设途径和新的发展路径选择。设想大学同大型企业集团、科学研究系统相互协商,瞄准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启动从资源深度共享、项目深度合作,不断打破体制和机制的壁垒与障碍,我们的大学建设必然开启新的篇章。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