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沙湖论坛(十九):有一种感动叫师德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时间:2012-05-02 字号: 【大】 【中】 【小】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德!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

进而言之,师爱则为师德之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随着人们对“师德”的日益重视,各种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不断出台。但不管外部手段如何,提高师德水平,关键是要每一位教师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一切。

孔子书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影响到其他人群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净化社会空气,更会恩加学子、泽被后生,从而培育出具有健康心智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使之逐步成材,传递人类文明的薪火。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师德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忘我而无私。站在方寸之位置,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如燃泪之红烛,抽丝之春蚕。。

师德,怎不令人感动?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