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争取机会,我校一定可以在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工作中找到协同创新的突破口和支撑点,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4月25日上午,学校召开贯彻落实“2011计划”动员大会,向全校教职工发出动员令,力争在“2011计划”特别是省级“2011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
校党委书记刘建凡作总结讲话,校党委副书记、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新主持大会并代表学校作动员报告。校领导鄢明明、顾豪爽、邓长青、王世敏、杨鲜兰、刘星海出席大会。大会邀请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平湘作了辅导报告。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赵泽刚参加了会议。

李平湘从形成背景、基本思路和主要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国家“2011计划”的具体内容,简要介绍了武汉大学的学科优势和贯彻落实国家“2011计划”基本思路。他表示,武汉大学将携手湖北大学在协同创新中开展合作。
刘国新从认真领会“2011计划”的主要精神、我校实施“2011计划”的情况分析、落实“2011计划”的几点要求等三个方面作了动员报告。
刘国新说,“2011计划”体现了1个风向标:高校在提升学术水平的同时应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有2项重点任务: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与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机制与体制;有3个关键点: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实质性贡献;强调坚持4条基本原则,即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和创新引领。
刘国新指出,“2011计划”为我校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了很大挑战。我校既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也存在明显的劣势和不足。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2011计划”强调项目的申报不受211、985等身份限制,国家出台了有利于我校改革发展和项目申报的相关政策,我校在学科建设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劣势和不足则表现在学科成果应用性较弱,学科资源分散、整合程度不高,学科协同创新平台较低,学科特色不够鲜明等方面。下一步,要针对国家“2011计划”的实施方案,统筹推进贯彻落实“2011计划”。
刘国新强调,贯彻落实好“2011计划”对我校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厅的指示精神。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谋划、统筹部署,选准方向、精心培育,着眼长远、矢志不渝,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在全方位协同创新和服务社会中实现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刘建凡从深化认识、明确责任、积极行动三个方面作了总结讲话。
刘建凡强调,贯彻落实“2011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希望全校各部门、各单位的同志们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广泛传达会议精神,开展宣传动员,进一步深化对贯彻落实“2011计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开创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刘建凡指出,要积极主动地争取机会,力争在“2011计划”特别是省级“2011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与会人员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各单位各部门,特别是主管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职能部门要把贯彻落实“2011计划”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学院要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文件,做好专题部署,科学谋划,强力推进。
刘建凡强调,“2011计划”是一面旗帜,代表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要继续搞好学习和调研,积极寻求对外合作的机会,按照“背靠政府、面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思路,努力获得资源配置和政策引导等方面的支持,千万不能有半点等、靠、要的思想。要倡导求真务实、团结合作、协同攻关的良好风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大力弘扬我校在迎接80周年校庆工作中焕发出来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做细做实工作,做出成效,我校一定可以在贯彻落实“2011计划”工作中找到协同创新的突破口和支撑点,踏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良性轨道,并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校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学科性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科研工作及分管学科建设工作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