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化材学院分离出来时间不长,这次成为我校第一批进行改革试点的学院,您觉得优势在哪里?
蒋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校目前唯一的一个完整工科学院,自建院以来学院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科研实力、教学队伍和师资力量都较为雄厚。我院是学校首批成功申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院,我们有多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特色学科,并取得了卓越成绩。一直以来学院都在各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革促发展,此次想借着学校改革的“东风”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记者:您觉得目前学院的发展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蒋涛:学院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认清自己的弱势,比如在学科建设上,缺乏国家级重点学科,已有学科也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在科研上,缺乏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对外服务方面,缺少工程类大课题,与企业紧密接触的教师不多;而在教学上,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理想,对教师评价缺乏科学性,且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热情不高。这些都是我们改革中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的。
记者:学院在科研上打算怎样去突破呢?
蒋涛:在科研上,主要是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争取国家级大项目,提高科研项目层次和质量;在争取横向项目方面,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重点扶持1~2名有实力的教师争取杰出青年基金,承担国家863、973以及重大专项子课题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进一步增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争取突破10项/年,在国家级项目的争取过程中学院要改变观点,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当好参谋,变被动的“望天收”为主动协助引导。在科研成果方面,将重心转移到有显示度的重大成果上。
记者:您谈到教学的重要性,学院这次在教学上应该也有一些新的举措吧?
蒋涛:是的,首先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实习、见习、毕业论文以及就业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步由学院组织实习见习,过渡到在有意向就业的单位进行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再者是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逐步由讲授式教学向讨论式或自主研究式过渡,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采用定性加定量、同行评价加学生评价的方式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并在优秀教师劳务分配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此外,根据我院的工科特点,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记者:您能谈谈在这次改革中学院的指导方针吗?
蒋涛:最重要的是健全制度和细化管理。对于现存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各方面推进学院的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上制定公平、科学的奖励机制,在职称评定、教学、后勤及资源分配上进行积极的改革尝试。
记者:通过改革您希望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
蒋涛:我们很有信心完成今年的任务,达到学校制定的量化指标,但是我院的目标不仅仅是停留在完成学校指标上,还应眼睛向外看,向更高的标准看齐。学院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取得几项明显突破:在队伍上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零的突破,在科研成果方面有国家级奖励零的突破,在学科建设方面至少要有一个二级学科在湖北省处于领先地位,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省属院校中要力争第一。当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在院内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学院能吸引人才,更能留住人才,具备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不断地向着更科学、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