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去年以来,学校制定了教育体制创新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在人才培养模式、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正式启动了改革。为了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尊重人才和鼓励创新,学校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学院”项目 ,在今年元月举行“综合改革试点学院”目标管理任务书签字仪式上,校长熊健民和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院长分别签定目标管理任务书,我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项目的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
2月15日,校党委书记刘建凡主持召开全校中层干部大会部署2012年学校的主要工作任务时,再次强调要着力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指出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所在。一方面要继续解放思想,鼓励、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党员干部开动脑筋、突破惯性,主动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大胆探索、破解难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学院综合改革试点,适时全面铺开学院综合改革。
本学期,各部门、各学院积极行动起来,特别是五个试点学院承担起“率先改革、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的责任,狠抓“综合改革试点学院”项目各项工作的落实,宣传部特开辟《综合改革试点学院院长访谈》专栏,让更多师生了解改革参与改革,形成全员参与的强大合力。
记者:哲学学院作为学校规模较小的学院,此次被列为学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您当下最紧要的工作部署是什么呢?
戴茂堂: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基地建设。四年前,我们成立了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所以有良好的基地建设基础。我院将以新一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申报为契机,以已有的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为基础,交叉集成,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大力加强“当代中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建设好这些研究基地,对提升我们学院乃至学校的科研水平,都有着很大的意义。
记者:我们知道,学院另一项常规性的重点工作就是学科建设。那哲学学院的学科建设在这次改革试点中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戴茂堂:对,学科建设也是我们学院本学期改革工作的一项重点。具体措施上,我们首先将进一步壮大学科队伍,通过在工资和职称上的“奖惩机制”,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科队伍成员的工作热情。其次是预备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争取由“学术型”转向“应用型”,让哲学走向社会,服务地方。
记者:这就是哲学学院改革方案中提到的学科转型改革吧?请您谈一谈还有其他哪些举措。
戴茂堂:我们还开设了《应用伦理学》这些应用类课程,邀请企业家来校与学生交流,或者让老师带领学生去外地参与社会调研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所需要的哲学学生应该具有哪些应用能力。
记者:我们知道改革一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哲学学院目前改革有没有面临哪些问题呢?
戴茂堂:困难肯定是有的,面对学校下达的目标管理任务书,学院将精诚团结,紧紧依靠广大师生,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去完成试点任务。但是如何确保改革取得深度成功,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我院面临很大的压力。其次,学院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不平衡,奖惩机制的实施在学院里必然会造成一些个人矛盾和不和谐现象;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异,许多学生对于改革的态度模糊不清,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如何既能化解学院内部不平衡的矛盾又能促进学院平稳发展,是我院改革过程中的最大难题。
记者:那面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院将如何化解呢?
戴茂堂:首先,我院将以人为本,切实实施目标管理,充分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改革任务完成质量。而面对学院内部不平衡的问题,我院初步提出建立“互补原则”,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与科研之间相互补充,也可以在课题与论著之间相互补充。另外学院也将做好改革的动员与宣传,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改革试点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加强所有师生的改革意识。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您对学院改革试点的一个期望吧。
戴茂堂:我们学院的改革试点是自己争取来的,所以我们会更认真更负责的进行改革。借助学院前身是研究所的背景,加上我们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持平的独特优势,我们学院定位为研究型学院——重点是做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强化师生的研究能力,打造国内有相当影响的学科。我们有信心,通过改革,探索出一条研究型学院的发展道路,为学校其它研究型学院以后的改革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