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沙湖论坛(八):在文化引领青年中助力聚力给力学校建设与发展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时间:2011-11-21 字号: 【大】 【中】 【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指明了方向。大学是以青年为主要人群的教育高地,而青年又是活动着的文化载体和充盈创新的文化源泉。青年之于文化,犹如酵母化蕴老坛,其对于正处在“单兵突进”转向“综合改革”十字路口的全体PG电子上分技巧APP下载人来说,恰是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的反思话题。

作为组织和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全校各级团组织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就要在把握其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着眼于文化助力、文化聚力、文化给力三个层面,善于用文化元素来创造吸引青年的路径和引导青年的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与主张传播给青年大学生,助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文化助力。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传习科学文化知识,简单地说,大学的第一要务是“教学文化”。然而,人文因素的影响力正逐渐增加,比如人际和谐、团队精神、情商(EQ)、逆境商(AQ)等,仅仅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生,步入社会时常常会手足无措。因此,校园文化活动结合专业性、趣味性、互动性,成为学生课外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各项能力的一大平台。在校园管理中,学生干部的助手作用也十分明显,既反应了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沟通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优良风气,也使学校学习生活秩序井然有序与丰富多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引领青年工作的展开,延伸了校园文化的实践范畴,在主体层面助长了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和谐流动。

文化聚力。“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学校共青团作为连接校党委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桥梁与纽带,担负着凝聚青年,引导青年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贡献青春力量的光荣使命。团组织主要通过思想与组织两个方式实现在文化引领青年中聚力。一是采用学生喜欢的沟通、联络、交流、聚集方式,积极探索引导的载体和路径,引领校园思潮,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二是夯实基础,广泛覆盖,构建衔接顺畅、权责分明的工作机制,下移团学组织工作重心,从基层团支部入手,抓项目、抓落实,实现两个课堂的“无缝对接”。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产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边界难以确定的矛盾,这就要求在做青年群众工作时,必须找好符合青年口味的文化元素之“切入点”,聚力才会有效。

文化给力。从学校文化产出来说,主要有创作作品和学生两类,前者是人的产物,后者是文化的产物、文化的“再生”。文化引领青年的作用和体现,以及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否给力,在于关键时刻青年学生(含毕业校友)能否“站得住”。学校80周年校庆志愿者工作,优质齐全的志愿服务项目、干练礼貌的志愿者队伍正是我们学校校园文化的“活名片”,在校学生“站住了”;而大批优秀校友以各种方式支持母校建设和发展,也“站住了”。这都集中凸显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凸显了文化引领与熏染下,文化再生产物对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巨大给力。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