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人民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首席记者、我校文学院1978级校友张首映博士做客我校思睿讲坛,为师生作精彩学术报告。校长熊健民亲切会见了张首映校友,对他来校讲学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建设发展情况。校党委副书记邓长青,校团委、档案馆和文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张首映校友报告的主题是“什么是新闻,怎样做好当代新闻?”他在谈到什么是新闻时说:“黑格尔《美学》有一名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借用这个论断,我认为新闻是新异存在者的感性显现。” 对于“存在者”这个哲学概念,张首映认为,存在是由存在者缔造的存在,否定存在者,就是否定存在。存在处于运动中,新异存在者因此不断涌现,层出不穷。所谓新异存在者,张首映提到它有四个特点:一是“新”,即新近的尤其是今天的、此时此刻的。二是“异”,即与其他存在者不同的。三是“无限丰富”;四是“相对独立”,新异存在者姓“新”名“异”,既具一般存在者性质,又区别于其他存在者。

从哲学回到新闻,张首映从五个方面解释了新闻如何显现新异存在者及其特征。第一,在时间上,新闻是“时闻”,这就要求媒体由定时走向全时。第二,新闻爱“异闻”,历史好“正史”。新闻之“异”,是新闻的内容支柱、个体精神和赖以生存繁衍的“DNA”。只有新异性,才有新闻;只有重大新异性,才有重大新闻;只有显著新异性,才有广泛引人注目的新闻;只有增强新异性,才能增强新闻性,以此强调了新闻新异性的重要性。第三,与哲学反思存在整体相比,新闻呈现的是新异个体。如果一个“大”的新异个体背负若干“小”的新异个体,新闻往往优先展示其中最具新异性的那个新异个体。第四,与科学相比,新闻重“偶发”,而不是重规律,新闻是一个机遇的产品。第五,公开性遮蔽无新闻,新闻因为及时敞开新异存在者尤其新异个体,从而获得公众关注。
张首映强调,虽然新闻和艺术都能表现感性,但是新闻感性与艺术感性有很大的不同,新闻更加侧重于表现客观感性。他详细比较了新闻感性和艺术感性,对此谈了五个要点:新闻侧重客观感性,艺术表现主观感性;新闻体现即时感性,艺术体现共识感性;新闻以叙事感性取胜,艺术高扬审美感性;新闻彰显鲜活感性,艺术凸显创造感性;新闻专注大众感性,艺术倾向多元感性。就如何做好当代新闻,张首映告诉学子们要学会三个突出:即突出存在及其存在者、突出感性和突出融合。他勉励在场的新闻专业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通讯员一定要写好记叙文,要成为一名时事评论家一定要写好议论文,在大学阶段就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一定打好基础,扎扎实实掌握一门基本功。
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同学们纷纷就张首映校友谈到的一些观点进行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