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校友来校作学术报告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时间:2011-10-17 字号: 【大】 【中】 【小】

时值学校八十周年校庆之际,受学校邀请,10月15日下午,我校校友、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来校,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剖析新李约瑟命题——中国在新科技革命中的机会”的学术报告。副校长王世敏,科技处、生命科学学院负责人参加了报告会。

李约瑟命题是关于“中国在古代科学文明发达,为什么第一次科技革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而产生的难题,并在学术界得到了相应的解答,而张先恩针对这个问题,又提出了新李约瑟命题,即“中国现在科技发展很快,能否引领下一轮科技革命?”在报告会上,就新李约瑟命题,他阐述中国科技的发展,并向学子们解说了中国在新科技革命中的机会。从宏观数据方面,他对全球科技发展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进行总结和预测,他认为信息转换器、仿生科学、生物器官再生技术、纳米仿生学等信心技术与生物技术领域在近几十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其发展前景也十分乐观。结合国内的情况,张先恩用一系列的数字向大家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科技领域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R&D投入从上世纪的0.5升至现在的1.75,2010年直接投入7000亿人民币于科技领域,投入总量为世界前四;中国科技人力资源5000多万,其中250万人从事科研,总数在世界名列前茅;中国科学家的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强劲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数量由20多名迅速升至第2名,论文引用次数由20位升至第8位,国际合作水平达40%,尤其是在量子通讯、基因组学、人工光学晶体、超导等领域,中国科学家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美国顶尖级杂志这样形容中国一系列进步:“五年来,美国面临的风暴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迅速增长,接近五级飓风,中国被认为是‘风暴’的一个来源”。

中国是否将会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这是张先恩在讲座提出的一个不仅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很关心的问题。目前,中国科技发展迅速,经济强劲成长,实现众多世界第一。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的科技目前仍面临多方面问题:人均GDP位居世界近百多位,原始型研发创业少;科技研发占GDP总值低,人均投入仅占美国的几分之一;科技创新的环节薄弱,创新技术不足等,都约束着我国的科技发展,所以建设创新型新中国仍任重而道远。张先恩表示,未来中国将扩大R&D投入,增强竞争力,转变效率驱动为创新驱动,深入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和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方面,从多方面加强基础研究,投资国家未来。作为生命科学学院校友,张先恩还提到关于生物的发展前景,他指出:“要发展生物科技,必须做两件事,第一就是加大对生物科技的资金投入,另外就是要选择生物的一些重大的研究方向,给予高端支持。”引得在场师生阵阵掌声。

张先恩校友于198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他先后获湖北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微生物学硕士学位和中科院微生物所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其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学术刊物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编委,Biocatalysis &Biotransformation等国际学术刊物编委。专业研究领域为分析生物技术与分析病原微生物学研究,曾获中国科学院首届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