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学校召开通识教育学院教学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刘建凡、副校长刘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建凡强调,创办通识教育学院是学校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学校未来发展。要进一步认识创办通识教育学院的目的,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建设和谐读书治学环境,坚定不移地办好通识教育学院,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巩固省属高校龙头地位、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增添新的活力。教务处、通识教育学院负责人及有关学院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教务处和通识教育学院负责人关于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通识教育学院现有近2400名学生,涉及31个专业,开设74门课程。学院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把加强管理与营造氛围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激励教师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把打造读书治学环境与建立学习生活平台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强化管理、保障运行、探索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鼓励一年级学生多选修课程、跨专业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出现了图书馆和自习室爆满的生动学习场景。
会议认为,办好通识教育学院,要高举教学改革这面旗帜,深入挖掘办学内涵,深刻认识“通识”二字的内涵,并在“通识”二字的教育上做好文章,实现“两个不一样”,即在通识教育学院学习的学生与一般大学生在素质、能力、品行方面明显不一样,社会及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与对一般大学生的评价明显不一样。因此,不能套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不能被现有教学管理模式束缚,不能用过去的观念管理现在的教学,而要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和改革,开设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优质通识课程,让学生成为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听取汇报后,刘建凡指出,创办通识教育学院,这是校党委、行政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对学校发展的新布局,迈开了学校未来顺利发展的第一步,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绝不退缩;这是学校开拓未来发展新局面和巩固学校省属高校龙头地位的重大举措,要把通识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秉承学校传统优势,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刘建凡指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关键在创新。要深入思考把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口号变成现实的有效途径,不仅担当起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而且要走在国内前列。要抓住两个核心。其一是坚持学校在教育教学、教风学风方面传统优势,因材施教,解决好学生个性化发展问题,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二是拿出有显示度的社会和公众认可的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今后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人才培养上显现出明显的效果。
刘建凡强调,必须明确创办通识教育学院的目标,要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增强教育教学针对性,开设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课程,让学生获得广阔的资源和广泛的知识,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发展的必备素质,树立合作共事的意识。
刘建凡强调,要转变观念、开阔视野,突破体制限制,改革招生办法,选拔优秀生源,配备优质资源,实施因材施教,用大手笔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打造好一流本科教育,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刘建平在会上作了讲话。他说,创办通识教育学院是学校的重大决策部署。要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加强教学改革和开展励志教育、挫折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形成较完备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能力和健全人格,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要做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落实学校的决策部署,不负校党委和行政的重托。
与会人员就加强通识教育学院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等问题交流了意见,提出了建议,对办好通识教育学院充满信心。他们表示,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发展软实力,就一定能树立学校的本科教学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又悉,9月15日,教务处和通识教育学院举行本学期承担通识教育学院教学任务的全体教师动员培训会,副校长刘建平作了动员报告。会后组织教师赴阳逻校区熟悉校园环境,调试教学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