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组织下,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7家国家级、省市级媒体记者来到我校,与相关学院分党委负责人、教师及学生代表举行座谈会,以此深入了解我校“两访两创”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及取得的实效。6日,多家媒体对座谈会进行了报道。
哲学学院分党委书记万明明、物电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叶秀娟,政法学院社会学副教授张继涛、法学系副主任蔡科云,商学院08级学生李波、文学院09级学生李雨萌等师生代表与来访的媒体记者参加了座谈会。师生代表与记者面对面畅谈“两访两创”活动,访谈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万明明向记者介绍,自我校“两访两创”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及各学院就十分重视,从召开动员会、落实一对一的访谈到整理访谈资料,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要求学院每位老师每星期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办公室与学生交心谈心。“从中充分了解了师生思想情况和心理状况,我看到了学院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万明明说。叶秀娟则从学院的优良传统“学生励志成长计划”谈起,表示在“两访两创”活动的良好契机下,学院领导与学生、领导与老师、老师与学生间亲切交谈,实现活动要求的“全覆盖”,“成长计划”以及“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都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张继涛和蔡科云两位一线教师则与记者就互动教学、师生关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老师要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帮学生解决‘心事’。”作为去年我校十大“魅力教师”之一,张继涛表示,“两访两创”活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沟通与相处。蔡科云也谈到,与学生的沟通形成长效机制后,师生之间彼此尊重、信任,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有烦恼都会找老师交谈,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学生代表李雨萌和李波告诉记者,平常更多地是就学习上的问题与老师交流,此次在“两访两创”活动的引导下,开始主动和老师们聊生活、谈情感。“借此机会,老师们知道了学生的困惑和烦恼,学生也知道了学校在一些问题上的难处,消除了埋怨和疑惑。”李雨萌说。“一个月内,学院书记、副院长、任课教师、班主任就先后到寝室和我们交流,我和室友们都很感动,”李波说,“我向老师们提出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都得到了积极回应。”
“大学师生关系冷淡的现象正在悄然改变。”6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座谈会时称。该文目前已被新华网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