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领导刘星海参加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时间:2011-05-18 字号: 【大】 【中】 【小】

5月12—13日,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安徽合肥召开2011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座谈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校领导刘星海应邀在会上作了《未来的高校伙食该怎样“掌勺”》主题发言。

刘星海从分析未来高校伙食的“变”与“不变”入手,系统剖析了中国高校伙食工作的功能定位、面对的困境、师生的需求以及政府与社会的要求,立足于建立高校伙食供应工作长效机制,系统探讨了学校、高校后勤、政府以及市场在高校伙食工作面向未来的社会化改革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承担的责任。他指出,未来五到十年,高校伙食办伙实体会变,但维护学校稳定的责任不会变;投资渠道会变,但学校的责任主体地位不会变;满足师生需求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会变,但高校伙食所承担的育人功能不会变;影响食堂经营的因素会变,但高校伙食的经营属性不会变。

正是这些“变”与“不变”的博弈,才导致许多矛盾因素集中于高校伙食。刘星海认为,要破解目前高校伙食面临的困境,需要按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路,从高校伙食工作“不变”的要素入手,大力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学校作为高校伙食的责任主体,需要承担四个方面的责任:一是政治责任,二是经济责任,三是对学生宣传教育引导的责任,四是监督的责任。高校后勤作为高校伙食的事务主体,有三个工作思路:找出路要活,挖潜力要实,争支持要叫。政府作为高校伙食的政策主体,要像对待其他行业一样,为公益性服务买单,一是出台相关税收政策,对高校后勤实行免税或减税,二是指导有关部门建立与CPI相关的物价联动机制,三是组织专业团队在高校伙食节能改造、新技术新设备研发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四是指导相关部门制定高校伙食食品卫生安全、定价调价监督机制,五是指导建立行业组织,组织区域联采,建立农校对接机制等。市场之路作为高校伙食的必然归宿,高校伙食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一是要强化市场意识,调整经营思路,二是要有联盟与整体意识,增强整体在物资供应市场的话语权,三是要增强效益观念,降低成本。

主题发言视野开阔,立意深远,切合高校伙食工作实际,具有启发性、操作性,在入会代表中引起共鸣,反响热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全国高校分管后勤工作校领导参加了会议。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