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的艰难开创、战乱频仍的颠沛流离、建国之初的调整分合、改革大潮中的革故鼎新和新世纪的阔步向前,数百件各类实物、图片和档案资料。11月6日,承载着我校办学历史的湖北大学校史馆正式揭牌开馆。校长吴传喜为校史馆揭牌,副校长鄢明明致辞,副校长邓长青主持揭牌仪式,校党委常委刘星海、老同志及师生员工代表参加仪式。

下午四时,揭牌仪式在激昂的校歌声中开始。吴传喜面带笑容走到台前,缓缓揭开镶着蝴蝶结的红纱布,“湖北大学校史馆”七个大字夺目而出,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副校长鄢明明代表学校致辞。他说,校史馆以文字和实物结合的方式,陈述着一所学校创设、变迁和发展的历史。作为一段历史记忆和一份珍贵遗存,她是守望过去的时间之窗,是陈列荣誉的精粹展台,是汇聚校友的精神家园,更是引领未来的力量源泉。希望全校师生员工要充分利用好校史馆,认真学习校史,努力做到人人了解校史,人人熟悉校史;要深切感悟校史,从校史中领悟精神、汲取智慧、把握规律;要努力创造历史,不断丰富校史馆内容,延伸校史展室的时空。他强调,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又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要以史为鉴,汲取智慧,积蓄力量,知校、爱校、兴校、荣校,携手共创湖北大学美好的明天,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校史新篇章。 仪式结束后,校领导和老同志及师生员工代表一道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校史馆。据介绍,校史馆按时间顺序,展示了我校建设发展的四座里程碑:教院奠基,国师中兴;主席复校,调整提高;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快速发展。 一走进校史馆展室,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巨幅雕塑矗立眼前。雕塑后边的墙壁上悬挂着李先念主席写给我校的亲笔题词:严谨治校,求实进取,努力把湖北大学办成第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李先念雕塑的前方是我校创建人黄建中先生雕塑。1930年,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黄建中先生为了发展本省乡村教育,在艰难中筹建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并于1931年改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标志着我校正式成立。再往前,是一栋小楼的模型,旁书“習坎樓”三个大字。这栋两层小楼是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在沙市办学时的教学、办公场所,时任院长汪奠基(国师首任院长)命其为“习坎楼”,寓意习于坎坷之中。 移步换景,时光流逝。1949年武汉解放以后,时任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李先念同志决定复办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并于当年8月正式成立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命运多舛,几经调整分合,于1957年组建成新的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并迁回学校诞生地——武昌宝积庵。从此,学校结束了长达27年的漂泊生涯。 “武汉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仅一年,便改制为武汉师范学院。”讲解员说。这一时期,学校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层次的历史性突破,初步形成了一所涵盖文、理、管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在湖北及全国中学教育界,活跃着许多武汉师范学院培养的学生。如今,湖北的很多重点中学、市县一中的校长都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 走过“武汉师范学院”展厅,一块白底黑字的“湖北大学”校牌映入眼帘。这是学校1984年改制为湖北大学时所用的校牌。“改制为湖北大学是学校办学的历史性跨越,经过‘七五’到‘十一五’,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湖北省省属高校办学实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学校之一。”讲解员介绍道。 校长吴传喜和大家一起参观。他一边认真察看一件件校史实物,一边嘱咐有关工作人员,要有计划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及广大校友来校史馆参观、学习,充分发挥校史馆在校史普及上的独特功能;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校史馆的影响,通过广泛的参观和学习,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齐心协力推进学校建设发展,创造出无愧于前人的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