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11月1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学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我校报送的9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挑战杯”上海世博会专项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资源环境学院康群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这是我校征战“挑战杯”历史上,继2003年后第二次喜获全国一等奖。 我校于2009年初开始筹备本届竞赛参赛组织工作,历经学院初选、学校比赛、湖北省“挑战杯”竞赛的层层选拔,共有九组选手参加了全国“挑战杯”竞赛。其中,由康群指导,资源环境学院2005级学生张玲玲等完成的《湖北省农村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获一等奖;由王万贤指导,生命科学学院2006级学生杨明波等完成的《喜树碱颗粒灭螺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方法》,由刘承良、熊剑平指导,商学院2006级学生龚小琴等完成的《都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机理与战略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例》等两件作品获三等奖。在“挑战杯”上海世博会专项竞赛中,由李兆华指导,资源环境学院2007级学生李永刚等完成的《利用生物浮岛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获特等奖;由彭惠青指导,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2006级学生田江云等完成的《善治视角下城市“两型家庭”的构建——基于武汉市武昌区的调查》获二等奖;由蒋涛指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董文完成的《硅烷偶联剂对ZnO/PA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由徐祖顺指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级学生何世明等完成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应用的研究》,由胡细全指导,资源环境学院2006级学生胡志操完成的《城市港渠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对策——以武汉市沙湖港为例》,由何顺进指导,历史文化学院2007级学生王朔等完成的《“退居还耕”、“退居还林”抑或“退居助工”——关于湖北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调查及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的建议》等四件作品获三等奖。 据了解,“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成长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圣会。本届竞赛共有内地432所高校的1106件作品、港澳地区15所大学的53件作品进入全国决赛。竞赛评审委员会共评出特等奖作品29件,一等奖作品100件。同时本届竞赛期间,主办单位还联合上海世博局设立了世博专项竞赛,共收到全国135所高校的511件世博专项竞赛作品,有480件通过作品资格审查,最终评出特等奖作品11件,一等奖作品3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