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学生研制出纯天然灭螺剂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曾刚 编辑: 时间:2009-05-22 字号: 【大】 【中】 【小】

肋骨毕现、肚子暴突、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这是典型的人感染血吸虫病后的症状。日前我校生命科学学院4名大学生联合研制出一种纯天然的植物灭螺剂——喜树碱颗粒,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能有效消灭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寄主——钉螺。该成果已于4月10日获得国家专利号。

800只从湖南洞庭湖买回来的钉螺被放养在实验室9个大塑料箱里。实验台上,放着已经被喜树碱颗粒灭螺剂毒杀的两盘钉螺。据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人才培养试点班大三学生杨明波介绍,几年前,他的老师、植物资源学教授王万贤发现,从喜树上提炼出的喜树碱对钉螺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由于钉螺一般生活在流水或水底的泥沙中,喜树碱粉末遇水则散,稀释快且难以沉入水底,对灭螺功效显得有些“鞭长莫及”。

“传统的化学灭螺剂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鱼类的杀伤力也非常大。我国有极其丰富的喜树资源,用无污染的生物喜树碱来灭螺肯定是最好的方法。但怎样才能让它的药效直达钉螺聚集区,而且能缓慢、持久地释放呢?”为了研制出灭螺颗粒,杨明波和同学王文涛、试点班大二学生肖玉杰、杨姗姗组成科研团队,锲而不舍,用上万只钉螺反复做实验。经过数月的试验,杨明波和同伴发现,钉螺最喜欢糖粉和面粉的味道。“既然钉螺喜欢,我们就用它们来做引诱剂。”两种引诱剂,配合灭螺剂喜树碱和粘合剂阿拉伯树胶,蓝色颗粒状的“喜树碱灭螺剂”就这样制成了。“这些颗粒沉到水底之后,其中的喜树碱和糖粉等物质会慢慢渗透出来,在颗粒周围形成一个局部浓度较高的环境。它不仅能吸引钉螺,还能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持续灭杀。一般化学药物在3天内能达到的绞杀效果,喜树碱也能在5天内达到,不仅环保,成本还低。”

王万贤教授表示,目前我国湿地类型有螺面积36.7亿平方米,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云贵等地的山区,长江中下游每年血吸虫病患者都在100万人左右。我国每年用化学灭螺药物的花费约为6.15亿元,如使用喜树碱颗粒灭螺剂,每年则可至少节省一半的费用。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