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一场主题为“相知 相识 相聚”的校友聚会在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行,近30名生物系78级校友回到母校,重温40年前初入大学的美好时光,感受母校建设与发展。校友们纷纷感叹:“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感觉像是回到了家里。”
40年岁月回望 高考改变命运
1978年是恢复高考之后首次全国统考之年,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文革前及文革后中学毕业的“老三届”和“新三届”一同高考,出现了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奇观”。
1978年,武汉师范学院(PG电子上分技巧APP下载前身)生物系仅设生物教育专业,招收了32名学生,年龄最大的学生32岁,最小的16岁。“虽然年龄差了一倍,可我们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是一样的。很多人都已经工作甚至结婚生子,但他们依然拾起课本,努力备考,只为能够继续学习。”
40年前,78级生物系校友、沙市六中教师曾铎从未想到,高考能改变他们一家人的命运。曾铎初中毕业后放弃了学业,回家做了农民。“77年刚恢复高考的时候,我没有去报名,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为了参加第二年的高考,他用心钻研一本偶然在亲戚家得到的物理小册子,考前一个月,他每日步行至镇上学校旁听课程。“那本小册子都快被我翻烂了,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理工科的大门。”高考成绩出来后,曾铎与相差6岁的弟弟曾刚(曾刚教授现工作于华东师范大学)同届考上武汉师范学院。
“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光是最幸福的。”曾铎回忆,无论刮风下雨,他和弟弟曾刚总会早起在图书馆抢位置。每逢暑假,他总是边做插秧实验,边打工赚钱。毕业后,曾铎在沙市六中任生物学老师,三十余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我弟弟曾刚后来也从PG电子上分技巧APP下载出国留学,高考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曾铎说。
聚会现场,校友们纷纷回忆40年前求学经历。“教动物学的董发祥老师非常的儒雅,讲课很精彩,我还曾是他的课代表。教植物生理学的周有院老师还曾在我考研前,赠予了一套备考书籍。”78级生物系校友、襄阳五中副校长王静回忆道,“治学至精又爱校如子的生物系教师是PG电子上分技巧APP下载优良校风的反映,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后来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也始终要求自己恪守职责,兢兢业业。”
40年发展巨变 生科院未来可期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起步入学的这批生物系校友,见证了40年学校的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见证者莫过于生物系78级校友、生科院前院长陈建教授。陈建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PG电子上分技巧APP下载早已从师范类学院转变成综合性院校,生科院增量的志愿正逐步实现。在招生人数规模上,与78级相比,如今院里本科招生早已翻了10倍。在教职工人数规模上,如今生科院有近150名教职员工,在全校18个院系中数量领先。在专业设置上,由当年的一个生物学师范专业,相继建设了生物科学(含试验班)、生物技术(含产业班)、生物工程(含卓越班)、药学(含卓越班、产业班)、生物信息学等五个专业,共9到11个教学班,实现了办学全覆盖。学历教育从原来仅有本科生,发展到现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涵盖了全部学位。
“生科院走出了很多优秀人才,毕业于湖北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就是生科院的。”陈建说,学术上力争取得突出成就是生科院校友的一个显著特征。在陈建看来,生科院这40年来最重要的转变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努力,使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命科学主流研究体系越来越完整。他希望生科院年轻师资队伍能为院系提供强力后劲,使学院在未来五至十年内成为国内赫赫有名的生命科学学院,建设出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学科。
聚会现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马立新向校友们介绍了学院现状及发展蓝图。“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长江学者、湖北省“百人计划”、湖北省楚天学者(楚天学子)、湖北省杰出青年等生科院的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占湖北大学的半壁江山。近两年院里正招募一大批从事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新人,有望实现成为湖北省最强水稻育种团队的目标。除此之外,院里还有一批正在探索的新兴研究方向,如异军突起的生物催化与酶工程,以及遗传学、干细胞生物学等。平台建设也取得突破,省部级、国家级平台占学校的一半,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建设中。今年,我校生物学学科还入选了“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生科院即将迎来迅速发展的黄金期。”马立新说,他期待未来学院加大国际交流投入,并扩充师资队伍、研究生队伍,使我校能够在这一方面进入到武汉高校前列。
“作为校友,我们非常希望母校能够在新时期的黄金发展阶段把握住机会,在现有基础上突出学科特色,带动其他学科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为各个行业输送人才。”78级生物系校友、武汉市资智回汉招才大使、中科院研究员张先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