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里靖国平亲切的问候声和每次谈话结束时谦逊的“谢谢”,让我丝毫没有感受到与一位院长交谈时的拘束感。
来到他的办公室,里面陈设简单而整洁,书柜里摆着许多书籍和杂志,正对着茶几方向的墙上,挂着一幅描绘几位大学生在田家炳教育学院后面小树林里读书的油画。他高兴地告诉我们,这是学院一位研究生画的,她已经毕业了,留下一份珍贵的纪念。然后拉过椅子让我们坐下,笑着说:“我个人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他的语气平和、亲切。
阴差阳错,一脚踏入教育之门
靖国平教授于1979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先后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武汉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湖北大学)工作。3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即使后来担任院长职务多年,依旧坚持在本科教学一线。教育学院二楼的院长办公室,只要他在,那么门一定是开着的,这时如果你从门口经过,定会看到他专心工作的身影。
“高考后填报升学志愿时,我的第一志愿是中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第二志愿是华中师范学院中文专业。学校教育专业是我的第三志愿,当时并不清楚教育系毕业后干什么。我自小就有从军的梦想,初中和高中偏好于文学,所以填报了法律和中文专业。当年华中师范学院优先录取,我的语文成绩分数不高,恰逢华师教育系首次招收本科生,招生老师见我填报了学校教育专业,便把我的档案紧紧抓到手里,于是我就成了华师教育系1979级32位同学中的一员。”
靖国平属于我国恢复高考之后的“新三届”(77、78、79级)大学生,在那个知识相对匮乏的年代,上大学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百名高中毕业生中只有3-5人能上大学。他们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仅虚心向老师求教,而且向年长的、富有人生经验的同学学习。他不仅学习专心、用功、刻苦,而且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曾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和教育系体育部长,经常组织同学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1983年6月,靖国平面临着毕业分配,本来有留校或去其他地方的工作机会。由于当时武汉师范学院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专修科的负责人来华师要人,华师教育系主任推荐了靖国平,这样他就分配到武师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对于未能从事自己从小感兴趣的职业,以及被分配到湖北大学工作,靖国平教授并不感到后悔。他说,人生本来就是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走好每一步,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不管你在哪里,干什么工作,都会有快乐、成就和精彩!
询问30多年工作中的困难、艰辛和挫折,他只是笑了笑,表示自己的经历也还算是一帆风顺。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顺的话,那就是大学一年级时就写了入党申请书,20多年后才入党,这其中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经过这样的挫折和考验,他反倒觉得入党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如今,靖国平教授已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重点学科教育学(特色学科)负责人,湖北省2011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副主任和特邀专家,湖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等多项职务。
惠生育人,于平等中授业解惑
在靖国平看来,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应该修正为“育人教书”,“育人”是目的,“教书”是手段,我们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他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只懂得“教书”,却忘了“育人”这一根本目的。
2011年湖北大学建校80年校庆时,靖国平根据“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精神,提出了“自立自强、惠人惠世”的院训。他说,“自立自强”指的是个体发展维度。个体如果自身“立”不住,就不会强大起来,也很难持续发展,甚至止步不前,出现人生的停滞;“惠人惠世”指的是社会关怀维度,个体通过教育有了“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本领之后,不仅可以有力支撑自身的发展,同时能够更多、更好地帮助他人和回馈社会。教育需要将个体发展维度与社会关怀维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心智健全、人格完整、有社会担当的人才。2013年,在他的提议下,教育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特点和规律问题。
靖国平教授认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旨趣在于将系统的知识、经验、思想、技术等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积极变化,这种变化是人的生命潜能的点燃和绽放,它同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制造是完全不同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上,靖国平教授提倡民主、对话、反思性教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讲解、点拨。他十分强调“明辨之、审问之、慎思之”,把学生从思想的困顿和迷茫中解脱出来,带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他的学生说,“靖老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他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创新性、实践性思维品质和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他总是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你觉得呢”“谢谢”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赵婷婷同学的眼中,靖老师是一位具有教育智慧、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他的课堂上,我们常常是主角。研一时,我们上他的教育哲学课,在进行专题讨论时,大家学术水平有限,经常出现各种错误。有些观点,总是表述不清楚。但是他每次都认真倾听,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来。”
靖国平不仅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和能力培养。他认为教师教学有“懂”、“透”、“化”三个层次。以正确传授知识并且教会学生正确掌握的层次为“懂”,以熟练掌握、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心智发展的层次为“透”,以沉浸其中、热爱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的层次为“化”。他总是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上老师的节奏,与教师一道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笑谈“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然而,在靖国平教授的课堂上,他更看重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可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能力。
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经验,谦逊的品格,使靖国平教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教育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校德育原理、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名著选读、教师教育概论等多门课程。多年以来,年度教学评价多为优秀。他曾获湖北大学年度优秀教师一等奖、湖北大学“十佳师德标兵”、 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指导学生获湖北省优秀本科学位论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数十名学生考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追求智识,寻找智慧教育之径
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工作者,靖国平教授长期致力于智慧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他认为,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人格。”教学乃是“通过知识引导学生智慧成长的艺术。”
当代社会由“知识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总体上要求人的发展由“知识型生存”转向“智慧型生存”、由“技术性生存”转向“艺术性生存”。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知识引导、促进人的智慧发展,重点促进人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综合发展。
2001年前后,靖国平教授开始以“教育的智慧性格——兼论当代知识教育的变革”为题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系统研究智慧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知识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该博士学位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于2004年出版。同时,围绕智慧教育,他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
靖国平教授还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化知识为智慧:素质教育实践中的转化机制研究”、“当代知识教育变革与课程改革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转识成智:课程改革的价值向度及实践探索”等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并在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湖北大学附属中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开展实验研究。他积极尝试将“智慧教育”融入学校办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校园文化当中。探索智慧型教师、智慧型学生和智慧型学校的评价指标、生成机制和发展路径。
他说,“推进智慧教育需要实验场所,需要有平台和载体,这就是一线的中小学校,我们需要看到活生生的人。”在武汉市江岸区育才实验小学,靖国平同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一道开展“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小学智慧课堂建设策略研究。”每年突出一个主体,逐步形成一个序列。2012年为“智慧课堂年”,2013年为“智慧教师年”,2014年为“智慧学生年”,2015年为“智慧文化年”。通过“搭支架”、“建桥梁”、“造平台”等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和师生教学行为的变化,构建了“启悟式阅读教学模式”、“问思式数学课堂导学模式”等一系列具有智慧教育特点的教学组织形态。
通过几年的实验研究,育才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和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正如老师们所总结的,“课堂多了一些真思考,少了一些假问题;多了一些真对话,少了一些假合作;多了一些真主动,少了一些假活跃……”靖国平十分高兴地说,“老师们从过去只关心学生知识掌握的进度、程度和考试分数,开始转向关心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身心健康。这种变化令人感到惊喜,它代表着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今有“高效课堂”、 “生本课堂”、“绿色课堂”、“健康课堂”等多种提法,但靖国平最推崇的还是“智慧课堂”。
邓强是汉口铁中的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他是武汉市第二届十大魅力教师之一。他主张教育具有“游戏性”,教师教学的魅力在于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其重要方法是“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他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漫画英语教学法”,将英语教学与漫画赏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武汉市第二届十大魅力教师评选活动中,靖国平教授结识了邓强老师,并且成为了好朋友。他发现邓老师是一位具有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的好老师,邓老师自创的“漫画英语教学法”值得总结、推广。在靖国平的引荐下,邓强老师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了两部英语教学方面的著作。为让PG电子上分技巧APP下载学子有机会现场感受邓老师的教学魅力,他多次邀请邓强来学校演讲。
谈到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靖国平教授明确地表示,审美的、艺术的、幸福的价值取向,应该成为智慧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审美教育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画一个‘金字塔’,那么中间主干部分应该是‘德、智、体’三个支柱,下面基础部分是人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休闲娱乐等,位于金字塔上端的核心部分则是人的审美意境。我们的德性必须是美的,我们的智慧必须是美的,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必须是美的。”这就是他心中的“教育金字塔”,也是他多年追求的教育理想和情怀。那么智慧教育在哪里呢?智慧教育无处不在,它统领、贯穿于整个“教育金字塔”,因为“金字塔”的三个层次需要智慧教育来连接、整合、贯通。
张弛有序,处忙碌之中求平衡
靖国平教授担任院长一职已有10余年了。其间,他还担任了4年湖北大学楚才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在过去的10多年里,教育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院整体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楚才学院自2007年成立以来,逐渐步入正轨,开创了新局面,发展态势良好。然而,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多种工作和角色身份的叠加,有时令他忙得不可开交。如何兼顾各项不同的工作任务,尽量做好每一件事,这是非常困难的,也是很考验人的。
他说,“尽量学会弹钢琴,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有时候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因为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学院管理工作上。自己每年的科研计划常常被迫延迟,部分计划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也一再推后。尽快如此,他还是觉得深入到老师、同学中交流的时间太少,有些工作没有做到位,内心常有愧疚。
“人生本来就不完美,难免有些缺憾,在众多选择中你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在靖国平看来,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这些并非完全对立,在管理工作中遭遇的某些问题,用心观察,变换角度,也可以将其转化为学术问题。而且从事管理工作使人视野更加开阔,阅历更加丰富,处事更加沉稳。
“尽量掌握好工作节奏,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我们需要不断反省和超越自己,多一点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19世纪我们信奉‘知识就是力量’,20世纪我们信奉‘知识就是权力’,21世纪我们应该信奉‘知识就是责任。’”“大家不要都当裁判,站在旁边指手画脚,说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事情总是要人去做,我们既要有批判的精神,更要有建设的行动。每个人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个世界将会越来越好。”这些都是他经常讲的话。
谈话快要结束时,靖国平特别强调运动和健康的重要性。他说,“我信奉身体健康第一,快乐心情第二,积极工作第三。”其实,当身体和心情都好的时候,人投入工作的精力更充沛,干劲更足,工作效率更高。作为大学时代的体育部长,靖国平教授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了每天运动的好习惯。过去在学校篮球场上,我们常常能见到他矫健的身影。他说,现在年纪大了,不打篮球了,有空打打乒乓球,跑跑步,走走路。平时能走路就不开车,人不要老坐着不动,要将锻炼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原文链接:
原文刊载于《湖北大学报》第1078期,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