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从“沁芳”看创新

来源: 作者:徐源 编辑:新闻网编辑 时间:2022-11-02 字号: 【大】 【中】 【小】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借以典籍命名,可显文化修养,但一味地生搬硬套,未免让人笑话。翼然作轻盈起飞之意,是好意象。可转念一想,亭本该压水,这反而离水,其意象与之并不相称。贾政另起它径,同样从《醉翁亭记》中取字,借鉴“泻”,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俯而视之,清溪泻雪,极富情味,清客们连连称赞,且提出在“泻”后头加上“玉”字。“玉”作比喻,显得晶莹剔透,典韵悠长。本可就此命题,但贾政仍觉千不妥万不妥,看宝玉在旁,便让他来试着赋名。宝玉倒是犀利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泻”虽和水意相通,但在如此精巧环境中坐落的亭子,更何况到时是贵妃元春省亲所用,倒是显得难登大雅之堂。欧阳修之所以可以让“泻”活灵活现,那是在特殊环境形成的。欧阳修当时的境况是他被贬到滁州,那是山野荒僻之地,“泻”这才与周遭的环境十分相容,别显一番洒脱与文人的雅致。

于是,才情横溢的宝玉提出了“沁芳”二字,柔丽清雅,更显含蓄。贾政对宝玉的回答满意,最终也将之采纳。

其实仔细看“泻玉”二字,倒觉得有些别扭。宝玉的名里也含“玉”字,不免让人多想。再有,翼然有腾飞之意,泻玉则显富贵之态,若是莽然用上,指不准会招来非议,或是让皇帝生疑,引得祸灾。荣国府的门客此番表现不尽如人意,虽然有不愿抢宝玉风头之故,但这或许也是曹公为我们埋下的伏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荣国府在走下坡路。

从现世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一精妙的起名之章,可与我们如今所重视和提倡的创新思想接轨。对古人精华思想的学习借鉴必不可少,但尤为重要的,是需要准确全面认识并且结合现当代的环境,寻找正确的创新之道,否则就会显得迂腐古板了。

如果是从人物性格角度探寻来看,此处似乎也可以窥见贾政和宝玉性格的一二。如果我们只是把这一段所发挥的作用,笼统地概括为称赞宝玉的才情,顺道贬低贾政不懂变通、守古板,那想必有些不通人情了。在贾政和贾宝玉的这段对话里,贾政不再那么片面扁平化地被我们当成封建大家长式的人物了。他对宝玉的意见给予肯定并且有所采纳。宝玉在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也没有当即发怒,对宝玉大作斥责,反而是虚心接受。封建大家族的教育与我们现代的教育是天差地别,因而在一些教育观念上迥然不同,这也导致封建大家长对自己的子孙不可以过誉,需使孩子们保持谦卑恭敬的心态,不可放任自流,自傲自满。在此限制下,封建大家长仅是赞许的微笑和点头已然是莫大的鼓励。再来可以展现贾政对宝玉的肯定的是有一回,书塾先生向贾政称赞宝玉的对子做得好。贾政说,那倒要择个时日验验宝玉的水平。做对子的才能似乎在贵族教育里会被贬斥为歪门邪路。但如果贾政真的排斥这些,就不会另花心思去考验宝玉了,并且书塾先生也不会向他报告宝玉有这方面的才能了。各类迹象可以表明,贾政是欣赏宝玉,也愿意接纳宝玉的。除却对孩子,贾政自身也有很大的优点。他可以坦荡地公开自己的不足,可以直截明了地承认自己的缺陷——我自幼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就更生疏了之类。他这样说,是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定位,并且愿意袒露自己的短处。但绝不是缺乏文学素养。相反,贾政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他懂得欣赏真正好的艺术,也懂得批判自身艺术造诣方面隐藏的拙劣与不妥。

贾宝玉,作为离经叛道的主角,或许是守礼教,深谙君臣尊卑的,甚至不比他的父亲贾政差。如这回宝玉所说,此地虽然是省亲别墅,但也应该入于应制之例。“应制”却也反映宝玉相对封建保守的一面。宝玉所起名“沁芳亭”,便也体现对皇权莫大的敬畏。“沁芳”有山水怡情之乐,也具女子的柔和婉转。是不如前两种冲突鲁莽以及对皇权稍有的冲撞。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礼教的恪守以及对皇权的敬重并不是固守封建的唯一标准。单一片面的理解,注定会忽略人物丰盈的精神面貌以及复杂立体的性格特征,让人物的展现落入死板僵硬的境地。

(作者系2021级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学生)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