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点一杯红茶底的牛奶小布丁,少冰,正常糖”
“抱歉啊,牛奶小布丁最近下架了,现在只有豆花布丁,您看看给您做杯可以不?”
“是所有门店都买不到了吗?”
“对的呢,公司前不久已经下架了这款产品。”
“啊,好的吧,那不需要其他的啦。”
从前看汪老讲端午的鸭蛋,读到末尾那句他引用的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总是不大能理解那份对食物的执念,直到今天,因为一个梦驱车前去唤醒回忆却失望而归时,我好像突然就明白了那种心境。
第一次喝这家小店的牛奶小布丁是什么时候呢?是在九月中旬一个微寒的雨夜,我在后街吃完晚饭后食兴未尽,便走小路又去了趟他们家。当时只是随便瞥了一眼菜单,偏偏留意到了牛奶小布丁这个名字,便点了一份。小布丁,是童年的小布丁雪糕吗,想不到经年之后,我还能再次尝到小时候的味道,我任凭它沁润了口中每一个味蕾,牵我在记忆里百转千回,生根在往岁。
昨晚它来我梦里走了一遭,醒来后惦念着那份味道我久久不能平静,去故店一看,它已经不见了,我以为单是学校里这家店下架了这款奶茶,便骑单车去了离校最近的那家分店,在销品茂。店员姐姐告诉我它真的没有了,我再三确认后,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
所以就像小布丁雪糕成了童年的独家记忆,牛奶小布丁就这样,也成了回忆里的绝版美味。
我突然想起来去年冬天来本部找一个美术专业的学姐玩,她带我去了美食云集的后街,走过琳琅满目,最终停在了一家小小的鸡蛋灌饼摊前。
“我跟你讲哦,这个可好吃了,我一周起码有三四天早上都会来这儿。”
“这么好吃的吗?”
“你尝一尝就知道啦。”
于是我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买了一份,于是那之后每次一有机会去本部,哪怕回程的校车眼看着就要开走了,我也必来这家店。
我就这样惦记着,惦记着,熬过疫情走过暑假,终于,回迁了。那天安置好行李后,我就急急忙一路小跑去了后街,可是找遍了每个摊位每个角落,那家小店,却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煎饼果子摊。那之后,我吃过烧饼,酱香饼,酥饼,还有好多好多的饼,却再也没有吃过鸡蛋灌饼。因为我知道,就像迅哥儿自社戏后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往后我也不会再吃到定格那个冬天的鸡蛋灌饼了。
“你得接受有些东西注定只能成为回忆,既然已经是不可再得的过去式了,就让它们在回忆里熠熠生辉吧。”后来,朋友这样和我说。
那天我们在沙湖散步时,我突然问他:“从北方来到这里后,你有没有遇见过让你特别有亲切感,能想起家乡的地方呀?”
“有呀,有一家饺子馆,在万达公馆那边,不过今年好像因为疫情关门了。”
“是吗,如果是真的,那好可惜啊。”
“要不有时间的话,一起去看看吧!”
“好啊!”
前阵子有天,我们环江滩骑到了末路,他突然惊喜地说,这儿离那家饺子馆不远,于是我们就跟着导航走了过去。
“街道还是这个街道,我记得当时是在去年九月开学的时候,我爸送我来武汉,那天学校宿舍还没有开,所以我们就在这边找了家酒店住了一晚。那天晚上下楼来吃饭,很巧就遇见了那家饺子馆,你知道的,我是哈尔滨人嘛,当时真的,就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而且他家饺子真的也有一种家乡的味道。嘿,快到了!”
他瞧着一块小小的招牌,愣了愣,又接着往前走去了。
“看来真的关门咯。”
店面还是那个店面,只是早已改换门庭。
我不禁想到了家乡的那条三国美食街,这些年店铺一直在不停地更新换代,小贩来了又走了,奶茶店一家接一家地开。也许有些人也会像我一样,寻访故地却只落得空空如也。因为,在这个适者生存弱者淘汰的社会里,规则从不会让位给情怀,美食也不例外。但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岁月里的绝版美味也变得弥足珍贵。
有一段话说,“你喜欢一个人,就像喜欢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移动一座富士山呢?答案是,你自己走过去。爱情也是如此,逛过就已经足够。”那些惊艳过时光的美味大抵也是这样吧,你们匆匆遇见,没来得及再相会便已是诀别,但不奢求拥有,因为享用过,就已经足够。
再回首时,他们早已成为巫山云,沧海水,而被封存的那段岁月,永远都不会老去。
(作者系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