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潜意识与意识的对话 ——简析《影的告别》

来源:湖北大学报 作者:钱昱 编辑:夏婕茜 时间:2020-12-21 字号: 【大】 【中】 【小】

当我们面对镜子,看到的是一个相反的自己;当我们面对哈哈镜,看到的是一个扭曲的自己。此情此景,我们大概会在片刻的惊讶后又转变为平常无事,可是他在看到这一幕时,惊讶之余却又开始凝视那个陌生变形的自己,继而紧锁眉头显出更大的诧异,默默地,他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在心里轻轻地说着,“我将大笑,我将歌唱!”终于,他开始提笔写下一则我们将永远吟唱的寓言———《野草》1924年的鲁迅,已经完成了生命中的第一次呐喊,却陷入了难以言状的彷徨。新文化运动的战友们因为各自不同的理想而分道扬镳,有些投身政治,有些埋头整理国故,有些继续着艰难的启蒙事业。此时的鲁迅是北洋政府教育部的一个公务员,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刚刚走完了她第一个小小的十二年轮回,可他却没有看到中华民国的勃勃生机,映入眼眶的只有横贯千百年也未散去的一片暮气。回望身后,也曾振臂一呼,却空留冷清的呐喊;环顾四周,口号连连,主义种种,蚕食与自我蚕食却犹甚往昔;举目远望,无尽的混沌之后潜伏着无底的黑洞。他只能留愤懑于心,身靠书椅,取一面镜,借一双眼,期许在镜中观察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野草》的文章大都不长。但富含了大量象征性的隐喻,往下深挖,可以认识鲁迅的精神特质,由此直观其人。《野草》中名篇甚多,本文选取我个人最为喜爱的《影的告别》来讲。

若要选取一篇最接近鲁迅本人内心自白的作品,《影的告别》应该是最具辨识度的。有如前文所叙的观察镜中的自己,本文便是与“我”的影对话,镜中之我由我而生,我的影子亦是如此。当然与镜中的自己对话本就是荒谬的,于是开头第一句就显得玄虚不实:“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不知道时候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在这个时候又如何感知呢?我想无人可以解答,这个时候本就应该是一个不实在的时间段。与其相对的是“知道时候的时候”,那便是人的日常感知状态,在这个时候,人进行的沉思深度是不够的。而在超然的时候,人的潜意识就会迸发。“影”由于他的黑色,易被理解为鲁迅某个阶段的苦闷灰暗。可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具体的情感应是无法被感知的,“影”应当就是鲁迅本人的潜意识,而潜意识映射的是他的内心。如此看来,《影的告别》便是一场鲁迅与自己真实内心的对话。

“我”代表的是我的意识,“影”则代表的是潜意识。一边是我平日生活中的想法,另一边是我内心的声音,他们一直在共处,但又不是一直毫无矛盾。“我”的意识观察了现实世界,并从现实世界出发,构造出天堂、地狱、未来的黄金世界。但是潜意识并不赞同,它不愿意回归光暗交错的混沌,也不愿同意识一起苏醒回归现实世界,因为此时的现实并不是真正的黄金世界。这个世界是“我”审视世界后,给出的观察结果,它有美好,也有很多痛苦,还有似乎充满希望的未来。“我”在现实中憧憬美好,与丑恶作斗争,为的就是创造一个没有痛苦的黄金世界的未来。可当时真实的现实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依然重重压在社会的普罗大众身上。长久的斗争终究会有些疲惫,想象的美好能给自己宽慰。但是潜意识对这种行为是并不赞赏的,因为现实远不是那个黄金世界。若是他与意识同去,便是为了一时心安,背离了个人的真实理想,所以他必须保持住内心潜意识世界的纯洁。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必须把这“影”藏起来,藏于一个不易被发现的深处,使它不会被外界轻易地吞噬。那里近乎黑暗,但黑暗又是孤寂的,可它也明白黑暗不能于白天存在,所以它又彷徨。隐藏这片“影”意味着将与这个灰暗世界斗争到底,背后的艰巨是难以想象的,面对这个抉择,“我”犹豫、彷徨。在这个两难境地里,必须要选择一方,拒绝任意一物都会使自己消失。

可是最后它还是决定直面黑暗,而不占意识的心地,则是它给意识的赠品。这意味着潜意识要独自面对黑暗的孤独与虚无。与其用想象的光明来麻醉自己的真实内心,不如直接向着黑暗生存。于是影沉没了,但这并不是走入没落的虚无,也不是无可奈何的结束。当影与黑暗世界融为一体,黑暗世界也就全属于了它,它可以复得它的世界,它可以改造这个黑暗的世界。走向黑暗的“影”便也就化为了永恒。在自我毁灭中迎来新生,迎来新的绽放。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个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野草、死火与影都是在生死光暗中徘徊的中间物,生存或是毁灭,哪种选择都是危险的。然而他们的伟大也正是通过自己的选择与行动化为永恒(生与死都可谓是一种永恒)。

“影”的世界是纯粹的、自由的、美好的,我的意识对他是向往的,随着潜意识与黑暗的融为一体,“我”开始了在现实世界中新的战斗,但是我的潜意识已经永恒,无处不激励着“我”去创造那个真正的黄金世界。

(作者系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