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品《鸦片战争》

来源:湖北大学报 作者:林耀天 编辑:夏婕茜 时间:2020-11-02 字号: 【大】 【中】 【小】

电影《鸦片战争》拍摄于1997年,讲述了19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主义源源不断地将大批鸦片无底线、无限制、最大程度地输入中国,他们在赚取自身最大利益的同时却带给中国百姓灭顶的灾难,中国百姓在对鸦片认知不高的情况下深受其害,使得中国人民身心健康、财产方面脆弱不堪,进而在基础上深深地摧残了中国的国力和财力。《鸦片战争》以电影的方式再现了在那个昏暗的年代,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强硬撕开的真实历史。

电影开篇,是林则徐与其老师的对话,在电影中可以看出,身为老臣的林则徐也已经骨瘦如柴,一个朝廷命官都已深受鸦片的毒害,可以看出鸦片对中国当时社会已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9世纪上半叶,在当时国力鼎盛的英帝国主义眼里,身处遥远东方的中国散发着独特的东方魅力,不断地吸引着他们前去勘探、开采,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英帝国开始对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的毒性让只要沾染过的中国人再也无法脱离对鸦片的依赖,他们倾家荡产,砸锅卖铁地去用尽此生的积蓄去抵抗生理和内心上对鸦片的吸食欲望。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为吸鸦片身体越来越差,连农活都干不了;士兵因为吸鸦片精神越来越差,武器也拿不动了;官员因为吸鸦片思想越来越腐败,连国家都可以出卖。鸦片的大量侵入致使我国白花花的银子从中国人的腰包流进了外国人的腰包,从中国的仓库流进了外国人的仓库,中国的财政越来越空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在英国鸦片商人的船上,英国商人一片笑容,完全看不出有对贩卖鸦片给中国而带来的愧疚感,不仅如此,身处海关关口的王爷以及领导阶级皆是一片淫靡的景象,没有任何对中国目前处境的担忧和牵挂,有的都是贪图享乐。清道光皇帝感受到鸦片对中国的伤害日益渐增,开始感到不安,随后命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去广州禁烟,因为当时鸦片进口主要是在沿海地带,而正好当时的广东已成为重灾区,于是林则徐被赋予重任前去禁烟。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立即采取行动,严格管控外国商人的交易行动,联合两广总督加强海防,收缴鸦片、扣留可疑商船、当众销毁鸦片,林则徐以大无畏的精神展现了一个为国效力、忠贞爱国形象的爱国人士的决心和不屈。但是好景不长,道光帝为了讨好英国,向英国表示妥协,以林则徐禁烟不力为由将其撤职,发配新疆,并着手商量向英国投降。但是英帝国主义依然不满足中国对此事的态度,随后发动了侵华战争,将战争的战火由沿海开始,逐步烧至内地,为了抵抗敌人的侵略,广州三元里人民展开了一场英勇的抗英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

电影中的主人公林则徐的硝烟行为令世人敬佩,他为了国家不畏权威的无私精神以及挺身而出不顾自己安危的精神彻底打动了国人。尽管如此,清政府拥有此等忠心的大臣依然腐败至极,无可救药,当时中国的社会已经深陷苦海难以为继,昔日的辉煌在洋枪洋炮下不复存在,就连自称最厉害的炮台也瞬间灰飞烟灭。当时的中国就像英国人所说的一样:骄傲、自大、不堪一击。

纵观整个鸦片战争,起因无疑是英帝国主义为了开拓市场,牟取利益,违背人道主义地向中国无限制地输入鸦片,使得中国国力日渐衰弱,当中国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来应对此事,来进行自我防卫时,英帝国主义眼看自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随后不惜一切代价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第一次被帝国主义重拳打开国门的一次屈辱战争,从此往后,中国不仅举全国之力支付赔款,还被迫割地,被迫接受各式各样的屈辱条件,并最终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列强入侵,山河蹂躏,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落后就要挨打”此句话无论待到何时皆不会过时,只有国力强盛,国家富强,人民平安,才可以保护住自己的国门,维持自己祖国的尊严,这不仅是鸦片战争教会给我们的经验,更是时间在大浪淘沙的时代里给我们的一个深刻教训。我们不仅铭记,还应奋力向前,为祖国更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那份最纯粹的力量。

(作者系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