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To Mr. DJ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王时捷 编辑:张玉敏 时间:2019-04-15 字号: 【大】 【中】 【小】

小黑: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清楚你是否还在担任《酒都夜正浓》或者别的节目的DJ,也无从查证———毕竟,我已经离开宜宾,离开四川,到武汉读大学了。

我很后悔自己一直不玩微博,玩了微博之后又如此后知后觉地凭着记忆中你曾说过的微博名找到你———还好,我并没有记错。

请原谅我冒冒失失地私戳你,因为在我找到你的一瞬间,好多好多过去的片段都一下子被某种不知名的物质带回,盘旋漂浮于午夜时刻怅然的脑袋里。我想,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段大约是来自于六年前你主持的一档调频广播节目———《酒都夜正浓》。

2012年的秋天我刚升入初中,当时我的小学同学们都三三两两地分在了同一个班,而我一个人被扔在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里,孤僻又敏感,不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幸而我这样尖锐不讨喜的性格没有遭受到校园暴力,不然我的人生应该是另一个故事。那个时候我偷偷用着一部按键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啥都不能做,直到某一天我插上耳机,发现了调频广播。

从此,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起初只是没事做的时候随便听一听,这种漂浮于电波中的即时感让我十分惊讶,我像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秘密,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不让别人知道。

2012年10月22日左右的晚上,我打着手机的电筒在被窝里赶数学作业,顺手点开调频,试了几个台之后转到FM98.0,我在那里,听见了你的声音。

至今我都清晰地记得当时你念的那篇文章,讲的是“回忆里的人,是不能去见的,因为见了,回忆,就没了……”听到你缓慢低沉地念诵,仿佛身处静谧教堂,将我暂时地带离了无趣的人世。我听着各种煽情句子,好像自己也深有感触似的,眼泪刷地就掉下来。我按下了录音键,从那以后,在每个听你广播的夜晚,我都录下全程,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播放了很多次。

在节目的下半场,我知道了你的名字:“我是小黑,大小的小,黑白的黑。”

那个时候,我觉得你给了我从未体会过的安全感,你深夜守候在宜宾广电的午夜电台此端,我和别的夜猫守候在彼端,分享一刻的清欢,以及各自的心事,让那些无论喜无论悲的字句在每天的最后一个小时回荡在城市上空,燃起莹莹的亮光,等待呜咽的夜风将一切卷走。

现在我知道午夜的节目或许是录播,但那种秋夜里的温暖,久久不能散去。

很快,我便摸清楚了《酒都夜正浓》播出的规律,每周的一三五念故事,二四念短信,周末放歌。同时,我也知道了节目的短信号码,那十一位数字,以及你停顿的节奏,我现在还能复述出来。

我听着你读的故事,听着你念的短信,听着你放的歌,听着你提到的你的生活,觉得生活也没有那么无趣了。

也有过尝试发短信给你,忐忑不安地等待,当你在广播里念到它们的时候,我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好觉。

我住在南溪,少有的几次去宜宾,都会激动地想象你说过的主持人宣传片的首映礼,以及不要早恋,要认真学习。

可是后来妈妈没收了我的耳机线,我没法继续听你的广播了。我在第一条短信里和你说,我才初一,总不能天天听到这么晚吧?你告诉我,可以在宜宾广播电台的官网里找到回放。

可是我找不到回放。万幸我还有录音,于是便将录音放出来听,假装自己还在重复着仅有的乐趣,以至于我对《酒都夜正浓》的开场白都熟悉得不得了———“如果害怕掉进时间的漩涡无法自拔,那么,请停下脚步,夜色正浓,不如沉醉……”“我们,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却常在同一个站牌前等候,在同一个橱窗前驻足,在同一个节目播出时发笑,在同一个月亮下,失眠……”

初一下学期,也就是2013年的春季,当我借着给同学手机充电的契机,再一次在23点准时打开阔别已久的调频广播时,我找遍了所有的频率波段都没能找着《酒都夜正浓》。

其实我心里边特别地难过,特别地失落,但是想一想我还有录音,也就勉强多了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2014年的夏天,我学了跆拳道,户外训练的那天,我将钥匙与按键手机一并弄丢了,回家的时候心里一片冰凉,为手机里的那些于我而言极其珍贵的录音和我的粗心大意。

从那以后,你就彻底退出了我的生活,现实终于将我从乌托邦里扯出,但我仍清晰地记得我最后一次听《酒都夜正浓》时,你说出的微博名字。也许,这便是我在六年后找到你的契机。

由于小学发生的一些事情,我变得很自卑很敏感,没有人知道我在初一的那些秋夜里,心里有多么荒凉孤独。幸甚有你,有《酒都夜正浓》,在我最孤独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一直陪伴着我。虽则是我主观意识上的“陪伴”,但想得久了,也就成了一种信念。心理上的修复的终究是没有遭受重创来的快速,而这一暗中的自我挣扎不显山不露水,经由六年的洗礼后也只是如此而已。

2017年的新概念作文比赛,我写了一篇小说,里面提到了你,一位带给别人温暖的DJ。那个时候我正处于高三的复习中,时间很赶,文笔很乱,虽然故事被我别有用心地安上了沉重的结局,我亦没有获得复赛入围资格,但在我将它寄出去的那一刻,心里装着一整片月下大漠。

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再听过调频广播,智能机里自带的喜马拉雅亦少有打开,直到大学,我的班级在喜马拉雅里开设了一个院内电台,并招募DJ。

我报了名,或许是六年前你在我心底种下的那颗种子发芽,总想着体验一把电台DJ才算圆满。翻文章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的全是你读过的故事,还有你用的那首BGM……很后悔现在才想起找到你的微博,将这一切向你诉说。

下个星期三我也将坐在设备前,向我的大学同学们念诵你曾经读过的故事,那个时候啊,我亦将配上那首熟悉的BGM———对了,它的名字叫做《且听风吟》。

现在,我单曲循环着《且听风吟》,颤抖着,写下对你所有的回忆。感谢你,小黑。

2018年12月8日凌晨。

(作者系2018级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