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蜈蚣小记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附中周钰 编辑:张玉敏 时间:2019-04-15 字号: 【大】 【中】 【小】

    五一回老家,晚上睡觉时突然看见白色蚊帐上一条黑体赤红足的蜈蚣飞快地游走,身体两侧密密匝匝的腿脚像龙舟上的船桨一样梭动,两只红色的触角簌簌抖动……我惊叫一声:“蜈蚣!”慌不择路地滚下床来……蜈蚣有毒,我小时候不止一次领教过那对毒钳的厉害。时至今日,我对它们的恐惧还本能地藏在记忆里。
  其实,我们小时候是不怕蜈蚣的,而且为完成勤工俭学任务还捕捉了不少蜈蚣,有那么多的蜈蚣在我们手中丢了小命。却没想到勇气和胆量也是可以遗忘的,并不能终生相伴,在骨子里我们还是畏惧它们的。
  清明前后,春雷一动,捕捉蜈蚣的季节就到了(我对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认知就是来源于此)。我们带着钉耙和玻璃瓶四散出动,田埂、山坡和沟渠上到处可以看到捉蜈蚣的学生。那些松软的泥土、隐秘的草丛、有缝隙的砂石,特别是那些松动的砖头和石块下面都是蜈蚣最喜欢藏身的地方。我们凭直觉就可以判断哪里藏有蜈蚣,基本上是八九不离十,但是外行就只有羡慕的份了。
  有一年,一个武汉下放知青当我们班主任,他带我们上山捉蜈蚣。看着我们这个抓一条,那个逮一条,而他小半天过去还是一无所获就很懊恼,索性坐在路边草地上休息。刚巧我从那里经过,看他身边有一个村民丢弃的半截草绳团在那里,就顺脚一踢。没想到,一脚踢出了一对蜈蚣“夫妻”!受到惊吓的两条蜈蚣张牙舞爪仓皇奔逃。我手疾眼快踩住一条,还有一条直向班主任的屁股奔去……只听得班主任一声惊叫:“蜈蚣!蜈蚣!”,弹跳而起跑出老远。
  蜈蚣被惊扰的瞬间爬得极快,捕捉的机会可以说是稍纵即逝,一不留神它们就钻进了旁边的草丛,再想找到就如大海捞针了。
  发现蜈蚣时,我们迅速用脚或者钉耙把它控制住,再慢慢让它把头露出来,但不给它多少活动空间。然后小心从后面脖颈处捏住它的脖子。那一刻它的身子死死缠住手臂或指头,拼命挣扎、扭动……我们管不了那么多,眼睛紧紧盯着它们下颚处那对括号状的“钳子”———钳子尖端是锋利的黑色,被它咬一口即便不昏厥也要难受好几天———但此时那对钳子却动弹不得,任凭我们用指甲把它们一一掐断。这样一来,毒蜈蚣就成了我们掌中玩物了。
  给蜈蚣取钳子是需要勇气和技巧的,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学会的。很多人别说触摸蜈蚣,就是看到蜈蚣那些缠缠绕绕、乱蹬乱颤的利爪就吓得头皮发麻。我家老幺就没胆量给蜈蚣取钳子,因为这个,害得我被蜈蚣狠咬了一回。
  老幺抓蜈蚣是这样操作的:他把瓶子挡在蜈蚣前面,等蜈蚣慌不择路就一头撞进了瓶子,他再把瓶子盖上。我开始不知道他是这样做的,一次看见桌上瓶子里有几条蜈蚣,就准备用竹片把它们撑起来风干。没想到刚把它们倒出来手就被闪电般地咬了几口……我猝不及防,拼命甩动手臂才把它们扔到不知什么地方了。
  疼痛瞬间弥漫我的全身,我满地打滚,用头撞柱子……手掌很快红肿起来,像一个蒸熟的包子。听偏方说把墨汁涂在伤口处可以消肿,母亲赶紧找墨汁往我手上涂;又听说公鸡打鸣可以缓解疼痛,他们赶紧把家里的大公鸡往回赶,等它打鸣。可是公鸡受到惊吓,除了“咯咯咯”地乱叫,并不打鸣。我只好忍着剧痛,看着“胖手”听天由命……真不知道那天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
  尽管那一次刻骨铭心的疼痛让我终生难忘,但是蜈蚣和蜜蜂、大黄蜂一样,并不主动攻击人类,除非你去招惹它。它们是忠实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规则的动物。———这是真的,我也有这方面的体验。
  那是一个夏夜,睡梦中感觉有一个什么东西从脸上倏然爬过,然后到了身上……我一惊,冷静一想,感觉那可能是蜈蚣。此时,我们的生活经验派上了用场:夜晚在身上爬行的东西是不能胡乱拍打的。我慢慢起身,走向灯的开关处……蜈蚣还在身上乱跑乱蹿,一会儿在胸前,一会儿在背后,它在找寻出路……我一动不动地等着,待它从脚面爬下来的那一瞬,才一脚把它踩死。
  尽管蜈蚣有如此“美德”,但是因为它的毒液可以“以毒攻毒”,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它们的身价与日俱增,成为人们大肆捕捉的对象。捕捉蜈蚣的季节也就一个月左右,过了那段时间供销社就拒收了。所以其他季节我们再遇见蜈蚣都会放它们逃生的。一次挖菜地时翻出一条大蜈蚣,我还专门在菜地旁挖了一个坑把它埋在里面,准备来年把它取出来。但是第二年再去找它的时候哪里还有半点影子?
  我们小时候捉蜈蚣都是在白天,以为蜈蚣也像我们人类一样白天出来活动。后来才知道,原来蜈蚣都是白天躲在暗处睡觉,晚上才出来活动的。因此现在人们抓蜈蚣已经改在晚上了,他们不再像我们当年一样,拿着钉耙到处挖呀刨的,只在地上“捡”就是了。
  春天的惊雷好像是吹响“全民运动”的号角,也吹响了蜈蚣“命赴黄泉”的丧钟。人们带上特制的捡钳、明亮的电筒和深筒的套靴涌向四野……那些小小的蜈蚣,纵然抗过了一冬严寒的侵袭,哪里躲得过这一轮群众运动的浩劫?
  不错,蜈蚣是有它的利用价值,但是对于大自然的回馈,我们为什么总是毫无节制地索取?据说有的地方抓蜈蚣成了每家每户最大的副业收入,甚至有人靠这个发财……现在,野生蜈蚣越来越少,蜈蚣的收购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尽管蜈蚣曾经咬伤过我,但是面对它们现在的命运,我已经没有惧恨,唯有唏嘘和叹息。或许多年以后,蜈蚣也会成为珍稀物种,需要人类的保护。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