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生活在别处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王惠 编辑:陈杰 时间:2019-01-15 字号: 【大】 【中】 【小】

仔细想想,确乎从某个时刻开始,我变得马不停蹄、急不可待地去完成那些所有人都在按部就班去做的事情,生怕自己被远远地抛在后方。想做的事情永远在搁置,似乎总是认为只要不是将其完全封锁,就一直有着去做的可能。再到某一天,我不可置信地发现,自己越来越接近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形象———那是我曾经深恶痛绝的一类人士。而那种全然放空的日子已然不复存在,仿佛自己是被夹在功利世俗与恬淡闲适的中间,完全找不到自己的归属。身边的朋友有时会突然感叹这个社会的疾驰变化,然而在一番唏嘘的或抱怨或称赞之后,我们依然都在这样的汹涌浪潮中继续被推动着前行。我想,这恐怕不是我的生活。那么,我的生活,我的日子,究竟遗失到哪里了呢?

我想起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日子很沉迷隐士文化,仰慕竹林七贤的风雅,他们不惧世人眼光,行为举止都是飘逸的魏晋风骨的影子,也暗羡陶渊明的一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句话至今常在我的脑海上映并让我回味不止,我甚至想要躲进一个不为人知的深山老林,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当然,在这样的幻想中,山间的生活无一不是弦歌雅意、细水长流的惬意。且不说现实截然相反,就连伟大的哲学家卢梭也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也终归是不能免俗,于是我想,生活怎么可能被我们安心地放置在一旁,它理应被牢牢抓在手心,近在眼前,恨不得每一分一秒的时间都充实地度过。我当然尝试过如此这般的生活,可太过循规蹈矩总是会令人沮丧,那些一成不变的日子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不知疲倦地运转,于是我的大脑开始不听话地思考,或许总要有些变化才能让生活没那么糟糕与刻板。

于是,我发现生活其实是活在瞬间,那些片刻才织就永恒。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生活中的一切时,总会有那么一些心动的瞬间,如川端康成一般,凌晨四点醒来,看到海棠花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总会有那么一些感动的瞬间,那是不言不语就有热泪盈眶的冲动;总会有那么一些模糊而难以言表的瞬间,是情绪影影绰绰地摆动,思绪也像漫天的蒲公英没有方向,但却是一瞬的难得的宁静……我相信年轻的孩子们需要腾出一些时间来发呆,只有在发呆的时候才能清楚地感觉到与自己对话的瞬间感,在公车后排上,在一个人漫步的时候,当我在独处时,尚且感觉不到寂寞与孤独,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地愉悦时,我便成功地与自己交了一个朋友。于是我发觉自己勉强算是学会了生活,有时抛弃那些自命不凡的清高,把生活放到别处,不让它占据自己太多的角落,才能更好地看到它的真实与烟火气。

把生活放到别处,我才发现生活本身其实没那么重要,很多事情都不像你想象得那么不可或缺,它们往往只是同你微笑打招呼,你若表现太过殷勤反而会不堪其负。于是我不执著于我的生活是不是时时刻刻都精彩,是不是每分每秒都物尽其用,那又如何能计算得来呢?我决定感谢经历,不仅仅是感谢成功的美好的经历,也同样感谢失败与惨痛的经历,所有做过的事,所有说过的话,所有走过的路,它们都是我不能抹灭的记忆。

生活在别处,也许法国诗人兰波是想借此句以鼓舞世人更好地去生活,可仅仅是这一句就足够引发不同的人的天马行空的联想,怎样又算是好好地生活呢?放在现实的语境中,钱似乎是必不可少的,钱是好的,钱是必须的,可除此之外,总觉得还要再有些什么……这“什么”我想就是每个人心里在生活本身之外渴求的事物,这“什么”也唯有站在生活之外才能正视得到,也正是它的存在,才让生活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更加异彩纷呈吧。

当生活在别处时,是不是我做的每件事情都是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呢?这个问题我实在不敢多想,不然恐怕又会上升到哲学命题的角度,然而生活里也实在没有那么多值得歌颂与反复回味的瞬间,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安静地生活着,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吵大闹也不会有人打扰,做些荒废时光的事情也无关痛痒。我喜欢是枝裕和那一句:“这个世界也需要无用的东西啊,要是什么都有意义的话,不是叫人喘不过气嘛。”这样看来,我们虚度的光阴,也许是为了更好地去让自己呼吸吧。又或许在那些发呆的景色中,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感到诸如木心先生所说的“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这一句画面感十足,也只有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有这种“不知如何是好”的慌张心情吧。

也许,生活从来都是我自己的生活,它不会丢失,它一直都在,只是当我太过重视它的时候,它反而会从握得太紧的手心脱落,不如就让它在别处,自在生长。当我真正从一成不变的生活逃离,站在生活之外去观察生活,便多了一份洞若观火的清明。每个人赋予生活的都是不同而有趣的意义,那些平淡的日子,也依旧能开出鲜艳的花,那些求而不得的人或事,也总会得到更好的答案。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充其量在生活这条道路上,我们都只是新手而已,谁又能深谙那么多的大道理并且做好一切的万全准备呢。只消记得:生活在别处。即使是这句箴言,也不必刻板解读,倘若你更愿意一笑而过,那也未尝不可。

(作者系2017级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