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魂归古槐——游嘉陵第一桑梓随笔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颜丽婷 编辑:鲜文涛 时间:2017-09-25 字号: 【大】 【中】 【小】

料峭的春风吹来颤人的寒意,刚被细雨笼罩的蓝灰色天空呈现一片朦胧之景,万籁俱寂,宁静祥和。霎时,一声清脆的啼鸣划破天空,打破了世间的宁静。不一会儿,远处的天际线渐渐泛起鱼肚白,浮光跃金,热情的朝霞一丝丝、一抹抹、一片片、一堆堆将灰色的天空浸染出温暖的绯色。日光在脸上跳跃闪烁,我惺惺然张开了双眼,微风梳洗着我的枝条,沙沙作响,天地间顿时充满盎然活力。我亲昵地与江水互道早安,看着皮肤黝黑的渔夫撑起船桨,在平静的江面上泛起圈圈涟漪。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思绪万千……燕子去了复又回,杨柳枯了再萌新,东流逝水,叶落纷纷,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在这片被誉为“嘉陵第一桑梓”的净土上已存在许久(桑梓:故乡):见证过“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凝视过“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观赏过“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远望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时,朝阳已将光辉尽数撒向人间大地,安静的码头已不复存在,取之而来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虽然汗水从脸上滴落,但是个个神情虔诚,手捧纸钱香烛。相伴多年的财神阁,鲜红的朱漆、明亮的金黄交相呼应,高高的檐角向上轻轻翘起,门前的大鼎厚重大气,香炉上的狻猊在缕缕青烟中若隐若现。无论何时,这里都是香火鼎盛,最终成为了嘉陵江边上的独特风景。

沿着人头攒动的方向,眺望远方,入目的是古朴的街道,各式各样的石板被自然地拼接在一起,高高低低的,颜色各异,把路一次一次引向新的拐角,年代的声音仿佛在耳边轻轻呢喃着昔日的繁华。沿街两边的四方院子,斑驳的墙面上黑青相接,朱红的大门已是面目全非,只有少部分可以依稀分辨出那鲜艳的红,门两侧还粘贴着泛白的对联、福字。

远眺尽头,被风吹起的灯笼高高扬起,掩映着砖红木制的客舍,红底黑字的牌匾上书写着“周子客栈”,门前的两缸池水中,还沉睡着几株纯白睡莲。看到这繁复的文字,模糊的记忆中浮现出一身着青衣布衫,头戴白色纱冠的温雅男子,在树下,或与鸿儒大家饮茶论道,挥毫书墨;或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或面向嘉陵流水畅抒胸怀,挥斥方遒:“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时间流着,我一直看着,万千思绪也渐渐沉淀。月上枝头,渔夫满载而归,沿街两边传来诱人的鱼骨浓汤的清香……突然惊醒,环顾四周,我发现自己正躺在车的后座上。回想这次来到四川蓬安的旅游,原先只是冲着司马相如故乡的名声而去,不曾想沉溺在桑梓美景中,为古贤之言所折服,陶醉于这书香墨韵。果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诚不我欺!

(作者系2016级法学专业学生)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