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校园的高频词。何谓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创新型人才具有怎样的素质结构,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初步思考。
一、创新型人才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创新型人才,即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
一般来说,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知识构成的立体化与开放性。立体化的知识结构与开放性的学习精神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2、能力构成的综合性与创新性。良好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征。
3、思维构成的多维性和灵活性。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是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征。
4、优良的品格与情商。优良的品格包括事业心、意志力等和良好的情商是创新型人才的又一基本特征。
二、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两大因素。
智力因素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非智力因素是创新型人才素质不可或缺的另一半。
人的智力结构主要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五大要素构成。前四大要素称之为认知结构,后者则称为活动方面的因素。智力结构中的五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中的按收器,是智力活动的源泉。观察的敏锐性、准确性、全面性决定观察力水平的高低。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它为思维力和想象力提供原材料。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在创造活动中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和独立性决定思维力水平的高低。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创造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和独创性是想象力的品质结构。想象力越丰富,创新的路子越宽。操作能力在创造活动中起到转化作用和检验作用。在智力结构五要素中,思维能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排序是第一位的。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动机因素,个人的特质和和意志因素。有的心理学把这些因素细分为事业心、进取心、勤奋、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性格、情绪、意志、合作精神、献身精神等。也有的把个体动机和个人特质因素外的其它称为情绪智力和社会智力。情绪智力即管控好自己的情绪,诸如正确看待名与利,失败与成功等。社会智力即能有效地建立与他人的沟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团队的关系,有效获取社会资源等。在非智力因素中,事业心、勤奋、兴趣、情绪、意志占前五位。
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有的专家认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大体分为五个阶段:一是自我探索期;二是集中训练期;三是才华展示期;四是创造期;五是创造后期。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重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二是坚定的专业方向;三是勤奋的学习精神;四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五是娴熟的动手能力;六是导师的悉心指导。
从导师的指导来说,既要重视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智力因素讲,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贵如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人不疑,谓之大病。唯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质疑就是打破旧观念,旧学说,建立新观念,新学说的一种力量。质疑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从非智力因素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对事业的浓厚兴趣。兴趣、好奇心是人对于事物的特殊认识和倾向。兴趣和好奇心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充分发挥,是推动创造的心理推动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培养创新素质要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抓起,注重打好基础,开发思维能力,训练动手能力。注重心智和情智,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平衡发展。这样才有可能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