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王功安先生之风格

来源: 作者:王体正 编辑:赵筱雅 时间:2017-04-13 字号: 【大】 【中】 【小】

王功安先生是我的长辈,也是老领导、老乡。我与先生有40年的交往,且从未中断过。功安先生的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为人为官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平民型高校领导

王功安先生在调任武汉市委工作前,曾任原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副院长,主要分管教学工作,我有幸在他手下工作四年有余。

功安先生于1951年毕业于中华大学经济系,1956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第五中级党校政研班,研究生学历。他在学校担任系、处、校领导职务30余年,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有着很深的情感。先生才华横溢,口才甚好,风度翩翩,口碑极佳。

上个世界70年代末80年代初,高校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功安先生心情爽朗,干劲倍增,把全副精力投入学校管理和教育研究之中。他对工作十分投入,作风非常扎实,到教室听课、下系、室调研,深入师生与老师学生谈心,到实习基地看望实习师生,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拟定教学管理制度,听取教学质量检查汇报……他家住在当时的一区大三间,距离行政楼60米之遥,他却常常早晨七点半钟到办公室,下午六点半钟下班。他的口头禅是要把文化大革命耽误的时间夺回来。

功安先生行政工作十分繁忙,却仍坚持上课,坚持学术研究。他曾为77级、78级政治系学生开设《近代经济思想史》选修课,深受同学欢迎。也曾在《经济学》刊物上发表《孙中山经济思想探析》的学术论文。除近代经济思想研究外,他结合工作开展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当时的武汉师范学院在高校可谓小有名气。他经常被邀请到武汉、重庆、成都等地高校讲学,也经常接待北京师范、天津师范、华南师院、湖南师院等兄弟院校领导来访。他平易近人,思维敏锐,眼界开阔,饶有风趣,在接待外宾和访问兄弟学校时,总是受到极好评价。

功安先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涵养丰富,品德高尚。七、八十年代高校领导干部鲜有以权谋私之说。他更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对老师十分亲近,对工人亦很尊重,对学生十分关心,与年轻干部老师谈理想、谈工作、谈学习、谈家庭,没有一点官架子,既接“天气”,又接“地气”。他经常告诫我,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要开动脑筋,多思考问题;要多到基层调研,多与老师交朋友;要坚持把学习、调研和写作三者结合起来,这些都令我至今难忘。

学者型统战部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统战工作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临解放思想,落实政策,调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积极性的大好时机。武汉市委决定,要从知识分子中遴选一位大知识分子来做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当时武汉师院是武汉市13家宣传教育战线单位之一,功安先生时为武汉师范领导班子成员,又是市管正职后备干部。据说又有辛甫(时任武汉市委副书记)和余金堂(原武汉师范学院和市委统战部老领导)力荐。所以功安先生成为武汉市委统战部长的不二人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于1983年4月调任武汉市委统战部长。

功安先生赴任后,工作千头万绪,落实政策的任务十分繁重。他选准重点,主抓两件大事。一是抓理论学习,改革开放之初的统战工作,转变思想观念尤为重要。为跟上新的发展形势,他从抓理论武装入手,提出“三个一”的思路:即一年召开一次全市统战理论研讨会,一年培训一次全市统战工作干部,一年编印一本理论研究文集。“三个一”坚持数年,不权营造了浓厚的学习风气,提高了统战干部的理论水平,而且推动了实际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抓基层统战工作。他借鉴理论学习的“三个一”,又提出了基层统战工作的“三个一”:一是一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二是一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三是一年以市委名义形成一份文件。确定“三个一”工作思路后,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发力,切实推进,把统战工作落实到市属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学校和城区街道,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基层统战工作的落实和深入发展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作出了贡献。他的工作受到中央统战部和省、市委的好评。

重视理论武装头脑,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实际工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把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这是功安先生一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总结统战工作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思想,即一手抓理论学习和研究,一手抓统战实际工作,其经验在中央统战部第三次全国统一战线理论工作会上作了大会发言,受到中央统战部和全国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大家称他为“学者型统战部长”。这一称号先生当之无愧。

“三退型”耄耋老人

1993年,王功安先生从领导岗位离休后,开启了统战理论的系统研究。20年前,他在学校工作时,曾在高等教育理论和近代经济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和好评。时年65岁的他又把精力集中在“国共两党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方面。这一重大选题不仅政治性、学术性、现实性很强,而且难度大,甚至颇有风险。他说,我别无所求,不怕难,也不怕险,做好这方面研究能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提供理论和史实的根据。这个选题以前未有人涉及,内容庞大,资料缺乏,在中央统战部的支持下,他网罗八省市近百名专家学者共同攻关,经过10年艰苦努力,一套20卷500余万字的《国共关系和两岸关系丛书》陆续出版,该研究成果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受到全国统战部门和海内外学者的高度称赞。

功安先生戏称他经历了三次退休。第一次是从领导职位上退下来。1993年他离开了市政协副主席和统战部长的职位,卸掉了分管统战口六部门和联系八个党派的重负,紧接着就和他的团队开始了 《国共两党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的研究。第二次是辞去社会职务。2003年他辞去了武汉市海外联谊会,对台工作小组和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的职务,开始了走访交友,并借此推动统战理论的研究。他每年访问结交10位典型统战老朋友,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2003-2008年六年时间里,他坚持理论研究的“阵地战”,编撰出版统战理论著作5本,发表统战理论研究文章23篇。第三次是辞去所有学术组织主持人职务。2008年,先生年届八旬,他辞去学术职务后,仍坚持在统战理论研究方面打“游击战”,并在弘扬延安精神辛亥首义精神方面发挥作用,为人民政协和政治协商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功安先生风趣地说,人生要画好三个句号:第一个句号是在求学阶段,要画好学生的句号。第二个句号是在工作阶段,要奋发工作,画好工作的句号。第三个句号是珍惜晚年,老有所为,画好去见马克思的句号。先生正是这样做的。他的一生,工作学习研究皆为上乘,为人为师为官堪称典范。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