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来源: 作者:蔡晓红 编辑:赵筱雅 时间:2017-03-03 字号: 【大】 【中】 【小】

匆匆流走的时光,带走的是我们无悔的青春和深爱的人,一转眼,我最亲爱的母亲大人,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让人无法言表,真的要让人窒息!有一个词叫“感同身受”,但是,父母与子女的血肉亲情,除了当事人自己外,谁又能真的感同身受呢?

追忆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我发现母亲永远是强大的,直到老年,都没有卧病在床,她永远是健康的,永远在劳作,没有一丝空闲。

在我小时候,还是集体经济年代,父亲在外面上班,我们家是半边户,没有男劳动力,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三人要挣工分,工分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一家一年口粮的多少。当时的工分价值太低,很多家庭辛勤劳作了一年,连口粮钱都挣不回来,还要欠集体的钱,被称为超支户。我们家例外,三个吃闲饭的孩子加上一个还不算是全劳力的母亲,每年年终结算,我家竟不是超支户,略有结余,尽管结余少得不值一提。固然哥哥和我能帮母亲搭把手,但更多的却是母亲在玩命地劳作!

母亲真的是用生命在战斗。在集体经济年代,仅仅靠计时工作是无法维持一家人生活的,只有计件工作才能挣得更多,而计件工作要的是能力,要的是吃苦耐劳的态度。这些,母亲都不缺,那些要求时间、效率、效果的计件工作中,母亲永远在第一方队,永远是主力人选。

起早摸黑,风里来,雨里去,经常是晚上母亲回到家里,我们三个孩子已经靠在家门口的石头上睡着了。

母亲不是不关心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压力,生存的艰辛侵占着她对孩子的爱,老一辈的人也不习惯把爱挂在嘴边,而是通过行动把爱表现出来。那个时候的农忙季节,大家白天起早干活,有时候为了抢农时,晚上也要开夜工,这种时候,母亲总是积极参加。当时我小,不懂事,对母亲开夜工总有小小的期待,因为第二天早上起来,我们总是满怀希望地揭开锅盖,里面一定有一碗头天晚上开夜工、生产队里分给大家的宵夜,有的时候是一碗手擀面,有的时候就是一碗面疙瘩,这些食品,现在很多人是不屑一顾的,但对当时连饭都吃不饱的我们,这就是美味佳肴。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是多不懂事呀!对于劳作了一晚上的母亲来说,她就不需要吗?

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爱她的孩子,但这个爱绝不是溺爱。小的时候,我最怕的是母亲在家突然把门关上,那就意味着,我们兄妹三个有人惹事。母亲把门关上,犯事的孩子挨打,没犯事的孩子旁观,一边打,一边问我们错在哪里,那是真打呀,绝不是吓吓而已!现在看来,我们家兄妹三个,做事认认真真,做人规规矩矩,这是母亲教诲的结果。如今,我早已忘了母亲是怎么打我的,但她对我的教育已经深入到灵魂深处了,我们家的孩子都按部就班地生活,固然平淡,但都积极向上,也算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

母亲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行动,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晚年的母亲随兄长迁居小镇,随即她的家成了老家驻小镇办事处,村里的大人、小孩,只要是到镇上来,必定要来看她,大事小情,只要是她伸得上手的,她一定鼎力相助。大到办户口、看病、小孩上学,小到买鸡苗、鸭苗,没有她不帮忙的,有的时候,她自己做不了,就一定要求哥哥、妹妹两人帮忙到底。老人家七十多岁了,还经常跑完初中,跑高中,去看望老家在镇上上学的孩子,有时给点零花钱,周末有时把孩子们叫到家里来吃饭,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来疼。现在每到周末我们家里也是热闹非凡,都是读书的孩子。母亲,我们不及您宽厚的胸怀,但我们还是想把你的良好的家风传下去。

母亲离世很突然,没有任何征兆。快八十高龄的老人,白天孩子提水浇菜,晚上吃过晚饭,在邻居街坊那里纳凉聊天,快九点钟才回家,回家就觉得不舒服,哥哥、妹妹立马准备把母亲送到医院,但一上车,人就不行了,在床上躺了一个多小时,安静地故去了,没有经过任何痛苦,走得非常安详。很多人在安慰我的时候说,母亲她老人家一生行善集福,临去的时候无病无痛,没受折磨,这是最大的福气,这是最好的归属。没有病痛的折磨,没有辗转医院的挣扎,这对老人家来说,确实是一种幸福,但对于人子来说,那种亲人猝然离世的锥心之痛,真是一时难以接受。父亲走时我不在身边,母亲走时我也不在身边,作为子女,我如何才能安心呢?流再多的泪水,也挽不回与父母相聚的时刻!多少次,我一伸手,仿佛还触摸着老人温热的手臂,我不想放手!

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老人,但是在儿女眼里,她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母亲,她支撑着这个家,看着儿女们成家立业,看着孙子辈个个学业有成,事业进步,该是多高兴和欣慰呀!她一再跟我说,以后孩子们成家,她一定每个人都包一个大红包给他们。母亲走得太突然了,孩子们没有得到她的大红包,但孩子们都记得她的爱。两个刚就业的孩子特地到我老家当地一个有名的寺庙,替老人家点亮了长明灯,以此表达对老人家的爱!

龙应台曾经在《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过去,是父母送我们,看着我们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现在,是我们送走了父母,今生,永不再相见!

再多的言语,也表达不出对父母的爱意和歉意。如今,父母已经远行,我们还要前行,我们还要看着孩子们的背影,一次次说再见,一代又一代,大家就这么延续着,但是在这前行的路上,我们不会忘记父亲、母亲,不会忘记我们曾经的岁月!

感谢父母!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