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好久不见,当时少年——观《死亡诗社》有感

来源: 作者:颜庭瑞 编辑:陶宇 时间:2016-11-06 字号: 【大】 【中】 【小】

电影最终定格在Keating老师临走时在看到他的学生们站在桌子上高喊“captian,my captian!”时眼中含泪的微笑,而电影外的我脑海中浮现出了另一个人的脸。瘦削,褶皱却又棱角分明的脸。

那时的我还小,站在一棵满枝花开的丁香树下,仔细观察每一朵绽放的花朵。而他在我和一群小伙伴们之间来来回回地走着,不时提醒着我们仔细观察,为他布置下的作文做好准备。不知不觉中,他已悄悄站在我的身后,“在看什么?”“看花啊,老师…”“嗯,知道你在看花,看的时候在想什么呢?”我想了一会儿,回答说“我在想怎么才能把作文写的更好,用什么样的词汇来描写这朵花啊,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此时的氛围和我的心情什么的”我转过身,歪着头,满心期待着他的微笑和赞扬。

然而他抿着双唇,摇了摇头“把你想的这些都忘掉”“忘掉!为什么?”他不顾我的惊呼,把我往一朵花前领去,和我一起低下头,声音低沉着说“你没有在看花,你的角度里只有你自己和你要完成的任务。现在把脑子清空,仔细看着它”我疑惑着瞪大了双眼“我要你写花,不是要你把花看作一个写作的工具,它是一个生命,有它自己的悲欢冷暖,它刚刚见到这个世界时是什么样的?是怎样的心情?它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凋谢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既然注定要落,那么它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他意味深长地笑了,拍了拍愣在原地的我,转身离去…

时间在我微拢的指缝间缓缓流淌,站在花下的孩子如今坐在电脑前沉默不语…曾经的场景和电影里的画面交织在我脑海里。Keating老师将他的学生们领到陈列室里,叫他们一个个地端详逝去者曾经青春洋溢的脸,不断用低沉而有轻缓的声音告诉他们“seize the day ,my boys!”而我曾经被领到一朵花的前面,体验一朵花的情感和意义…这两堂课其实讲了一个主题“生命”一朵花和曾经逝去的人一样,都曾经是那样鲜活的生命。我们也都是那样鲜活的生命。都曾在眼泪中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上,像是一个从未登台的演员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舞台上,没有台词,亦从未排练。但我们注定要呆在舞台上,穷尽一生来寻找我们自己的意义。于是我们在未经思考的情况下,开始适应一个又一个角色,从父母那里的“乖孩子”再到老师那里的“听话的学生”再到所谓““有用的人”我们借口努力让自己活的更安心更踏实,从而扼杀了那么多该有的梦想和该有的可能性,最终也恰恰扼杀了自己…也许直到死之前的那天,或者是最终突破自己而“站在桌子上”的那一天,我们才会明白,也许意义,恰好就是我们自己,每一年,每一天甚至每一个小时都不一样而又鲜活的自己。我们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那些最终会是只属于我们自己的风景。我们会哭会笑,会孤独会害怕,那些也最终会成为流淌在灵魂里的回忆。生命本身毫无意义,有的只是我们刻在自己生命里的每一条痕迹。

片中的少年们给我留下那样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自己曾经的模样总与他们各式各样潇洒的身影相互重叠…每一位少年都有他们自己渴求的事物,尼尔渴求梦想,陶德渴求自信,查理渴求自由,纳克斯渴求爱情…于是他们参加话剧,写诗读诗,山洞集会,不顾一切地追求女孩儿,他们在keating老师的启发和带领下逐一触碰到了内心的渴望,虽然无法挣扎着与之拥抱,但至少让自己曾经平缓无奇的生命里,多了几声萦萦绕绕的回音。而那是只有少年才会惹出的回音啊!

我的高中时代过的很平凡,但却绝不平庸。我也曾有过一个不切实际的流浪歌手的梦,带着鸭舌帽塞着耳机一个人静静地走到荒野上去,安放自己躁动翻滚的灵魂;我也曾那样深切地迷恋摇滚,一个人在夕阳下的十八楼楼顶上默默点燃青春;我也曾和朋友在清晨五点钟的薄雾里出发,去河边偷喝了人生的第一罐啤酒,我也曾在深夜里为一个人那样深切地哭过,吞咽过滚烫的泪,烫出过从未见光的伤痕…我吸引过不少人,也被不少人深深吸引;我说过很多清醒着的疯话,也做过不少理智的荒唐事,现在它们随风散去,却都是我真实把握过而又独一无二的生命意义。当年的我渴望点燃全世界,可现在当我回头再看时,我很骄傲地发现,至少我点燃了我自己。我十七岁熊熊燃烧着的生命,是我的暗淡旅途中最为刺眼的火炬。

是一朵花和一个人,教会了我怎样去用心地看待生命,怎样在浩瀚宇宙的一叶扁舟里,把握最真实的心绪与温度;是一段荷尔蒙散发着芳香的日子,让我在诗人与疯子间肆意流连,在摇滚的嘶吼里和民谣的浅唱低吟中,看见我自己模糊而又清晰的年少的脸;而最后,又是深夜里的一部电影,让我将这一切的一切都串联起来,小时候的我,年少的我和现在的我相互重叠,而我生命中的全部意义就在这重叠的暗影里浮现。

我想来日毕竟方长,晴雨江湖里多的是悲欢冷暖,但再怎么繁华落尽霜林尽染,回首处依然还是水雾蒙蒙的那个少年…

只是少年时代终究是回不去了,但是时候,回去看看我的那位“老船长”了…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