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国威 摄
“学姐,图书馆在哪里呀?”
面对第一次去本部的我,学姐指了指最具艺术特色的楼:“就在前面。”
这一幕景象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在这五月,我时常会想起学姐留给我的些许记忆,因为我有遗憾,遗憾没有作为后辈在毕业季为身为毕业生的她献上一束花,遗憾没有在毕业生座谈会上与她见上一面,更遗憾自己没有勇气在消息栏内为她敲上简单的一行字给予她祝福。
与学姐的相识只是偶然,没有掺杂些许刻意。
大一刚入学,我还有很多茫然,对未来乃至当下都还没有方向。军训作为开学第一课,更是令我身心俱疲。为了放松身心,傍晚的我总会在校园里闲游,沐浴着晚风,依偎着自然,释放内心的压力。虽说我只是漫无目的地逛着校园,但我的目光却极其犀利,环视着周围的一切,从一株株水杉到宣传栏上的一字一句;恍惚间,我注意到了学生组织的招新海报,它是那样的耀眼,一下就戳中了我,但当时的我却仍未从高考的模式中脱离,内心尚有些犹豫,便放弃了加入招新群的念头,参与部门笔试的想法也就此搁置。直到招新当天,消息在学院大群发布,我知道这是缘分,做出了高三后的第一次决定。到今天,我仍然庆幸当时做出了那个决定,谁能想到这会改变我未来两年乃至更久的命运。
参加笔试前,我曾问过周围的同学,但没有一位愿意和我一起。那时,我的确有些打退堂鼓,一个人诚惶诚恐地走进陌生的教学楼,迈入未知的考场——现在的我已经忘记当时的自己有多么紧张了,毕竟一般人是不会走错考场的。就这样,学材料的我做完了一套语文试卷。交卷后我急忙踏进正确的考场,做完另外一套近乎超纲的试卷……至此,我自以为无缘,但结果却出乎意料,我通过了第一场本不属于自己的考核,进入面试阶段,见到了作为面试官的学姐。面试时,我虽激动得语无伦次,但仍清晰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面试。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几乎天天厚着脸去找学姐聊天。放在现在,我回首那段时光,简直不忍直视。好在学姐人很好,告诉了我很多干货,给了我很多帮助,为我迷雾缭绕的大学生活照亮了前路。偶尔我们也会分享一些身边的趣事,渐渐地我们也成为了朋友。
在学姐的鼓励下,我参与了大一负责人的面试,那是我的第一次无领导小组面试、第一次半结构化压力面试,那天的表现实在不佳,但却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恰巧,那天也是我的生日,我收到了学姐送的生日礼物《群山之巅》——那也是我大一收到的第一份礼物。
2021年正处抗疫时期,我们自嘲进入了“高四”,心情难免有些低落。在那段时间,封闭的校园与我心中的大学产生了落差,心情多多少少会有些失落。我会对高中老师所说的大学生活提出质疑,在周围同样的质疑声中失去自我,再加上自己没有考上喜欢的专业,心中总有许多苦闷。
然而就是那样的时期,学姐的开导成为冲破黑云的曙光,那些话语驱散我内心中那点滴的阴暗。我大一时,学姐大三,我们几乎见不了几次面。国庆的三天长假是大一为数不多的几次开放假期,我也有机会第一次去本部。这也是我第一次去找学姐。因为是临时起意,只是提前一小时告知学姐,但学姐仍放下手中的论文抽空带我在PG电子上分技巧APP下载转完一圈。学姐告诉我,之前她第一次走完湖大,也是学姐带着。一路上,都是学姐在介绍学校的各个地标,从教四到艺术学院,从教超到图书馆,再从行政楼到一体,学姐领我走过她上拳击课的三体,告诉我二体后面与风华园间用石头搭起的“桥梁”,给我介绍后街的肉夹馍,带我领略逸夫楼的魅力,告诉我文学院深处小小咖啡店的静谧……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临走前学姐请我喝了杯西瓜汁,那杯本应我请的西瓜汁。
白驹过隙,我升入大二,来到了武昌,但与学姐也没见上几面,只是在生日时互相送过礼物。不知是不是因为学姐,大二部长换届时我再次报名参加,这次的无领导小组面试面对更多的面试官,但我的思路明显较一年前有很大长进,我也不如曾经那般社恐。半结构化面试后,我也成为了副部长。
因为学姐,我踏入部门;因为学姐,我成为骨干;也因为学姐,我想把她的那份温良传递下去,我想让她曾经服务过的部门更加温暖……
“学姐,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一定找机会把那杯欠你的西瓜汁请回给你,把没能对你说的毕业快乐当面告诉你。”
在我发呆的时候,一段声音把我从思绪中拉回。
“学长,图书馆在哪里呀?”我转身向前方指去:
“就在前面,我带你们去看看!”
(作者系2021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