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在湖北大学引起热烈反响,湖北大学广大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两会开幕盛况,热议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表达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
湖北大学党委书记谢红星:阔步春风,共赴新程。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的关键时间节点召开的大会,是凝心聚力、擘画未来的盛会。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就是教育“三大属性”的生动体现。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我们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强化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人民在享受教育发展成果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紧紧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加强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学科专业布局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高教力量。
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建平:春潮涌动,万象更新。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擘画教育强国蓝图,特别是“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重要部署,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注了时代坐标,指明了奋进方向。作为扎根荆楚大地的省属重点高校,我们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引领,紧扣“双一流”建设目标,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切实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集中交汇点的优势,持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优化科技创新机制,深入推进“双十行动”计划,助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夯实优质本科教育根基,奋力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争创一流,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湖北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宋韧: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紧紧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以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需求变化,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强化有组织科研,在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创新水平和服务发展能力,切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引领、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聂远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新时代赋予新闻传播学科的责任与使命。当前,高校培养人才摇篮、科技创新源泉、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的角色和使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闻传播学院是为党和国家孕育新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将新时代传媒教育事业全面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在红色新闻教育的运行机制上形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生态型教育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黄裕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擘画了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力,更加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在立德树人、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尤其在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高校已成为科技突破和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依托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面向未来产业,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有组织科研,加速生物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科技人才,助力“双碳”目标和生物经济产业转型发展。
驻湖北大学纪检监察组、校纪委纪检监察室主任魏文杰: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作出重要部署。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责任重大。作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牢牢把握教育“三大属性”,围绕“教育强省、PG电子上分技巧APP下载何为”时代命题,聚焦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强国战略实施等重大使命扎实履行监督职责,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和良好育人环境贡献力量。
本科生院副院长吴明群: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我们要主动布局、系统规划,加强与行业产业的协同联动,建好建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学科专业,满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相互促进,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转变。
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翠:此次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召开,承载着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重任,也承载着人民的殷切期盼。深入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后,我倍感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部署,为新时代高校发展锚定了航向。高校要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扛起铸魂育人的政治责任。我将紧密关注两会中关于教育的政策导向,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勇担使命,创新思政路径,强化思政教育,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更多先锋力量。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沙湖学者 ”张鹏启: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之际,教育话题始终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有力回应了群众期盼和社会关切,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印发,为教育强国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是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近年来,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斐然,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两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吴玉莲:壮丽画卷激扬斗志,奋进鼓点砥砺前行。两会报告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出要紧抓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提升教育对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的人才支撑作用。近年来,学校聚焦高校“三个第一”重要结合点,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大力建设生物学一流学科,前瞻布局新工科学院,加速推进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数字赋能智慧治理,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突破和办学软硬件实力双提升。未来,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法学院辅导员郭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蓝图催人奋进,特别是“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的部署,为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法学院辅导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年两会热议的“人工智能+”行动、数字经济创新、绿色低碳转型等议题,背后都蕴含着制定或完善新兴领域法律规制的迫切需求。新征程上,我将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引领,深耕“思政+专业+实践”育人链条,将两会精神转化为生动的法治教育素材,为培育心怀“国之大者”与全球视野的法治新人,以法治之力服务保障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曾静文:凝聚共识、擘画蓝图的全国两会,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传递出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时代强音。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我深受鼓舞,更感使命在肩。新时代青年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必须坚定不移跟党走,勇担“国之大者”。我将以专业为根基,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要求,深挖两会精神的理论内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基层理论宣讲,创新“大思政课”形式,用青年话语讲好中国之治;聚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助力两会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青年学子筑牢信仰之基。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康展诚: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既是一场凝聚共识的“思想盛宴”,更是一面映照时代进程的“传播镜像”。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透过两会窗口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逻辑与传播实践,既是对专业认知的淬炼,更是对青年责任的叩问。此次两会让我感受到作为未来传媒人,既要掌握智能技术工具,更需平衡“流量逻辑”与“价值引领”。站在传媒变革的历史节点,我们青年学子当深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两会精神为帆,以专业素养为桨,做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守夜人”,用笔触记录时代,用镜头传递温度,在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征程中书写青年担当!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学生洪雅婕:奋楫扬帆开新局,拼搏实干铸荣光。两会的胜利召开令人鼓舞,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不仅看到国家在经济、民生、教育等领域的宏伟蓝图,同时领悟到其背后深刻的政治意义。报告中对于推动教育创新、培育时代新人的清晰规划,更是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工作指明了前行方向。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当时刻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探索中拓宽思维边界,在实操中积累宝贵经验,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浪潮之中,将创新热情融入国家科技发展的伟大征程之中,把青春汗水挥洒在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不忘初心,拼搏实干,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徐震宇: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内容让我倍感振奋。作为历史学专业研究生,我注意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推动新技术与人文社科交叉融合”,这为传统学科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参与故宫博物院数字档案整理项目时,我们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百万量级的清代奏折,AI辅助的文本挖掘让尘封史料中的治理智慧得以重现,这种研究范式的革新正是两会精神在学术领域的生动实践。作为新时代史学研究者,我将秉持“科技向史”的理念,在导师指导下探索大语言模型在古籍训诂中的应用路径,尝试构建历史事件智能推演系统,让冷门绝学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焕发新生,以“数智化”研究实践回应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命题。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姜顺:今年全国两会中青年话题热度不减,就业创业、婚恋生育等议题受到广泛关注。身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我深感两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也是我们团员青年参与国家建设、表达自身诉求的重要平台。从两会中,我看到了国家对青年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我将以自身行动认真学习践悟全国两会精神,紧密围绕全国两会的决策部署,继续聚焦引领凝聚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组织动员青年,在理论学习促提升上见行见效,向书本学理论,向群众学智慧,向先进学经验,不断夯实理论武装,提升理论知识储备,继续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李菲儿:潮涌千帆竞,风劲再启航。今年全国两会交出的“成绩单”,令我备受鼓舞的同时,深感重任在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就业到收入,从医保到教育,对所有有关百姓冷暖、民生福祉问题的关注,都饱含着党和政府最深厚的人民情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乡村教育的重视。作为一名曾扎根山区支教的艺术专业学生,这与我所目睹的乡村美育资源匮乏的经历产生了强烈共鸣。未来,站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起点,我将继续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将两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去做一粒火种,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播撒美育的种子,以青春之我投身教育强国建设,让艺术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美育力量。
(审稿:何顺进)